星期四, 5月 30, 2013
長洲太平清醮 2013
又一次的長洲太平清醮拍攝。這題材無疑已成為了自己每年的必修課,但對攝光寫影來說,卻是首次的「即時」分享,因為攝光寫影是去年中才 面世的。之前每次拍攝回來,都是一大堆的照片,今次當然也不例外,而且有增無減。原因有好幾個,例如多備幾枚電池無後顧之憂、配備了較長焦距鏡頭等等,但 當中最主要的,是本著自古成功在嘗試的心態,不惜冒浪費機會之險,對每年只能一遇之場景,採用一些過去少用的拍攝方法。無他,經歷多年,場景熟口熟面,若 再不求變求新,別說突破,就連舉機拍攝的衝動也沒有了。
拍攝多年依然樂此不疲,顯然易見的原因是當中內容豐富。一般 人只知道飄色巡遊和搶包山,其實整個打醮活動,從迎神、開光、起醮,到祭幽、分包、送神,為期近一星期,當中不乏極具文化特式的表演、儀式及祭祀活動。最難得的是基本上所有活動都 photo friendly,只要不防碍工作進行,任拍唔嬲。「喂!拍乜嘢呀?」之類的說話,少之又少。因此,我每次都是馬不停蹄,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地拍;勞累,但暢快!
當初拍攝太平清醮,只因為被其文化特色、繽紛色彩所吸引,但為求與別不同,還是替自己制訂了一個簡單的原 則:別人多拍的,少拍;別人少拍的,多拍。這簡單的拍攝原則,一直奉行至今,不知不覺間成為了一種風格。也許亦因為這原則,慢慢地,在拍攝過程中,透過取 景框,透過拍回來的照片,我從景像的表徵看到了之前看不到的本質。在繁複的祭祀儀式中,我體會到對傳統的尊重;在憨厚迷信的面容上,我感受到對平安的渴求……。某些平時略帶貶義的字詞,似乎也改變了意義:金毛、紋身、反光超,不也是同樣的溫情脈脈地擁着孩子,對着陌生的鏡頭展露真摯的笑容嗎?這些重大的發現,多少增添了堅持多年拍攝的動力。因此,即使近年商業元素日增,民族色彩漸見消退,但我的拍攝意欲卻絲毫未減。況且由於業餘關係,以及種種時間安排上 的原因,還有不少應拍未拍的場景,—— 也有不少拍來拍去拍不好的,總不甘心!
兩天的辛勤,換來兩千多個數碼影像,當中會有多少好作品?別管了!能夠享受拍攝過程,已是很大的得着;能夠感受到長洲居民的樸素與純真、分享他們的喜悅,是更大的得着。至於別人認同的好作品、Facebook上的 Like,就當是錦上添花的 bonus 吧!
再一次的長洲太平清醮拍攝。技術上,我嘗試尋求突破;心底裡,卻仍是惦記著往昔的影像、相似的場景、熟悉的面孔、沒變的情懷。
去年,彷彿只是作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
-
到過新田拍攝荷花的,都知道要走到荷花較多的彼岸,就要沿新田村路走到塘尾,然後轉入一段塘邊小徑。泥徑兩旁雜草叢生,樹木東歪西斜,不單只沒甚麼景色可言,還夾雜着淤泥死水散發的氣味。因此,每次途經都是怱怱而過,心中只想着前面不遠處的荷花。直至有一次,發現原來可以用另一種目光來欣賞 …...
-
這些年,提到鯉魚門魔鬼山,你會想到甚麼?是漫天彩霞的日落景致?還是維港的璀璨華燈? 不錯,這些都是近年在網媒上熱門的魔鬼山景色。但靜心一想,那其實只是從魔鬼山拍攝維港,嚴格來說,是維港景色,拍的並不是魔鬼山。 魔鬼山,從歷史上看,是戰時遺址;從地理位置上看,是先人的依傍;以...
-
跑步途經城門河邊,看見單車徑旁的花圃,新種上了幾株樹苗。心想:難道又是富士櫻? 年初,就在這段單車徑旁邊,近香港划艇會附近的一個花圃種上了十株富士櫻,消息傳開了,遊人絡繹不絕,相機手機拍個不停。當時就幻想過,若然這段長近大半公里的河岸,別說整段,就算只選其中四分之一的花圃,打造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