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20, 2014

慢快門、三腳架、鬆郁朦

慢快門拍攝為求穩定,需要用上三腳架,就如「正貨X X益」一樣,小朋友都識。但用了三腳架是否就可以保證拍出清晰的照片呢?答案是:一半一半。


 事實上,即使用上了三腳架,導致相機不穩定的因素依然存,以下列出最主要的幾項。

  1. 腳架穩定 
    一般而言,三腳架的穏定性與其體積、重量成正比;沉實者穏重,輕挑者浮燥,與做人差不多。要穩定,就不可貪圖輕便。
  2. 相機重量 
    沉穩固然可靠,但也要考慮攜帶方便,兩者之間如何取得平衡,要看相機有多重;DC仔,輕巧型已足以應付,單反加長鏡,就得用上巨型一族了。
  3. 風吹架動
    拍攝時遇上大風,大型腳架也未必可靠,需要另想辦法固定三腳。有些腳架在中軸下設有掛鈎,用來掛上重物,以增加穩定性;但若然某種原因導至所掛重物搖擺不定,反而有可能牽動腳架,做成不穏。注意了!
  4. 架設位置 
    無論你的腳架如何堅固穩重,若然架設的位置本身不可靠,一切也是徒然。常見例子是於高架公路上,較重型的車輛駛過時,橋面就會出現明顯的震盪。又或者於水流湍急的溪澗,流水與浮石,都會是架設不穩的因素。
  5. 快門啟動 
    按動快門,動作必須輕巧,即使用上腳架也是一樣。要減少按動快門所產生的震盪,可以使用遙控器或快門線,沒有的話,利用自拍功能延遲快門啟動也是一個有效的方法。單反拍友若要進一步減輕快門啟動的影響,可以選用了預先升起反光板(Mirror Up)快門啟動模式。
  6. 鏡頭防震 
    現時大部分鏡頭都具備防震功能,但若然以腳架拍攝時,防震功能的懸浮裝置反而會導至影像模糊(附圖),因此,以腳架拍攝時切記關上防震功能。
其實以上各項,除以關上鏡頭防震之外,其餘的都是一般常識。因此,若拍攝時發現影像不夠清晰,只要略加思索分析,應可知錯能改。但為何不少拍友影出來的仍是鬆朦依舊呢?關鍵在於沒有認真檢視影像。—— 單憑拍攝之後機背的LCD 全幅顯示並不足夠,必須將影像放大至100%,才能對影像的清晰度作出準確的判斷。即拍即睇,好壞立判,是數碼相機比底片相機明顯優勝之處,若不認真使用,絕對是浪費。


長時間曝光腳架拍攝:開啟/關閉防震功能拍攝效果比較

APS-C 250mm, f/22, 6秒, 約兩公尺距離拍攝,由 4288x2848 影像裁出 600x650 部份。

 圖一:啟動防震功能 


 圖二:關閉防震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