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大於一個籃球場的大小,密密麻麻的長滿了荷花,不縱不橫不直地穿插着幾道泥濘滿佈的田基小徑,這裡就是號稱香港三大荷花池之一的楊屋村荷花池;與其說是荷花池,不如說是荷花田,或者更為貼切。
楊屋村荷花池的最大特點,是花長得又多又密又近,所以拍友拍攝時可要特別小心,否則一不留神拿着長鏡頭轉個身,隨時會打掉一朵半朵荷花。花多,自然選擇多;花近,亦可以提供更多的取景角度。因此,在這裡拍攝荷花,不但低炒高炒左右炒悉隨專便,而且長焦、廣角、微距鏡頭都可以派上用場。難得的是,在這方寸之地,竟然還奢侈地保留着幾片平靜的水面,讓藍天白雲的倒影也可偶然停息。再加上旁邊種着幾株小樹的點綴,整個河花池,堪稱荷塘雖小,五景俱全。
為證明五景俱全並非誇張之說,因此,即使今個夏天只是分別於一早一午到過楊屋村兩次,但仍選出部份拙作,也順道藉此與同好分享半點淺薄之荷攝經驗。
x x x x x x
近距離細賞荷花,難免會因其美色而為之傾倒。不把全朵荷花入鏡,只取局部,更能突顯花之大、瓣之美、色之妙。
藏,意即隐藏,是拍荷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拍攝時刻意用荷葉遮檔花朵,只露出局部。為甚麼要這樣拍?知道答案的讀者,請與筆者聯絡。
某程度而言,拍攝荷花,陪襯及背景比花朵更重要。盛開的荷花還算各有風姿,未開的荷苞,卻差不多是倒模的一個樣,若不想流於千篇一律,幹與葉的配襯舖排,至為關鍵。
筆者覺得荷花造型最難處理的,就是連接花朵的枝幹,處理不好,有點像竹籤篤魚蛋,感覺相當兀突。因此,稍有機會,便索性利用前景將它遮檔了。失焦的荷葉能展現出起伏不定的明暗,裝飾性強,干擾性低,是用作前後景配襯的上佳天然素材。
仲夏時份,陰晴不定,天氣變幻莫測。不久前才陽光普照,轉眼間急風驟至,荷塘中泛起一片綠浪;缺瓣的殘荷彷似隨波逐流,倍覺淒然。這時候,老生常談的構圖法則已被吹得支離破碎;隨感覺按下快門就是了。
拍攝荷花的一個妙處,是不一定要選完美無瑕的入鏡,殘花敗葉也無妨。這相信是因為荷攝向來重視寫意。
觀荷塘,有如賞盆景;既重意,也重趣。一隻草蜢,已能為畫面平添不少趣味。荷塘例見蜻蜓,草蜢較少有,但在楊屋村卻並非稀客,或可算是這荷花池的本土特色之一,
荷塘倒影,飄渺無定,疑幻似真,能造出現成的水墨效果。以攝影技術營造仿水墨、仿國畫的效果,似乎是華人與生俱來的天賦。
剛才不是說荷塘例送蜻蜓的嗎?不放上一張半幅,以乎有所欠缺。
到訪荷塘,除了拍花之外,還有大量其他的題材。當中,絕對不能錯過荷塘中的「潛行空間」,其所在位置,就在花葉之下,淤泥之上。把鏡頭朝向這些位置,然後變動對焦距離,不難發現別有洞天,意想不到的景像層出不窮。筆者認為,這「潛行空間」,最具荷塘風味。
荷塘中,荷花荷葉無疑是當然主角,但若能加上其他異類的襯托,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適當時候,更不妨反客為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更能拍出當地特色。
再不然,甚至只用光影為題,也可大做文章。
或者因為筆者本來就喜歡寫實題材,每次走到荷塘,即使以略帶畫意的手法拍攝,仍總是甩不掉記錄的意味;很少會只拍荷花,而是嘗試把所見所感的都記錄下來。假如閣下亦是此類專注力不足的拍友,楊屋村荷花池景觀密集,應是個不錯的選擇。然而密集同時也表示虛空不足,雖然還可見幾片水面,但相比本港的另一相對大得多的「大」荷花池 ── 新田荷花池,就明顯遜色了。
到訪楊屋村荷花池絕不困難,從港鐵元朗站步行約二十分鐘便可到達。由於網上相關資料已不少,稍一搜尋,必可找到,在此不再花太多筆墨描述了,只是提醒一下,元朗附近似乎還有另一個「楊屋村」,因此要認清楚搜得資料所指的是楊屋村荷花池;認明正貨,不要去錯!
相關文章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