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23, 2017

楓香四韻之彩與夢 @ 大棠紅葉 2017 (3)

 香港的郊野,確乎是欠了點色彩。正因如此,大棠的楓香林,每年聖誕節前後的幾個星期,更顯彌足珍貴,難怪人們都將注意力集中於紅葉,似乎忽略了紅葉以外的姿彩。

dcf-travel-img-30102

平心而論,大棠楓香的紅,紅得強差人意。但作為郊野公園中的萬綠叢中一片紅,卻是卓卓有餘。只要我們放開對紅葉的執著,大棠楓香林,會顯得更美,有更多值得欣賞的地方。

四季長青,是香港郊野的特點。除了少數的高山之外,大部份郊野公園都是長年不乏翠綠。有了綠色作為背襯托,即使是半棕不紅的楓香葉,亦會顯得鮮明突出,若時近黃昏逆光拍攝,就更能予人驚喜 。

dcf-travel-img-30106

dcf-travel-img-30107

像以上的以葉為主的小品拍攝,背景的明暗分佈與葉片組合的形態同樣重要。選擇有斜向動態的樹葉,並將它們置於較暗的失焦背景之上,是保險的構圖方法。除此之外,若要拒絕呆板,背景與配襯可以多做點功夫。以下的一幅,畫面上方的橫枝、右方垂直粗大的樹幹,背景失焦的光點,以至左方的幾片紅葉,全部都是不錯的點綴。

dcf-travel-img-30110

大多數人喜歡色彩豐富,然而充塞畫面的濃郁色彩會令人眼花繚亂,甚至躁動不安。若遇到這情況,在畫面中置入深沉的陰影,是有效的調和方法;一方面讓刺激的畫面平靜下來,另一方面,亦可令光亮的色彩倍加鮮明。色彩的運用,適宜恰到好處,不必動輒嘩眾取寵。

dcf-travel-img-30103

事實上,色彩是極有效的情緒牽動劑。運用色彩,配以適當的取材構圖,便可以把熱鬧烘烘的「大棠紅葉祭」,變得詩般文靜。

dcf-travel-img-30113

所謂如詩似夢,詩與夢,只是一線之差。色彩能帶出詩意,也能表現夢幻。在本文首篇 《楓香四韻 @ 大棠紅葉 2017 (1)》 中,關於「夢」的幾個例子都用了重曝,這多少有點誤導讀者,其實要拍出夢般感覺,不一定要用重曝。例如以下一幅,只用上淡淡的高調,讓幾片黃葉浮在淺色失焦的背景之上,亦有點疑幻似真。

dcf-travel-img-30108

具異曲同功之妙的,還有失焦的散景。色彩深沉的,可以;明亮的,也可以。

dcf-travel-img-30104

dcf-travel-img-30105

當然,筆者也不會排除創製夢幻畫面有奇效的柔焦重曝。

dcf-travel-img-30109

 

寫在四韻之後

dcf-travel-img-30112

其實大棠楓香,豈止四韻。四韻的局限,只在於今年筆者的拍攝取材而已。去年及前年所拍的兩輯,就有着截然不同的韻味;一輯色彩淡然,另一輯則是枝幹比葉多,都是受制於拍攝條件,迫於無奈的結果。然而,有結果總好過食白果,慶幸自己對不同的拍攝條件尚有半點適應力,否則五小時的來回行程,極不划算。此外,還有因為拍得不大滿意而萌生再次前往的動力,算起來,是有賺了!

【全文完】


星期五, 12月 22, 2017

楓香四韻之紅與簡 @ 大棠紅葉 2017 (2)

 話說前篇 《楓香四韻 @ 大棠紅葉 2017 (1)》 一方面指出拍攝大棠香楓無招勝有招,但另一方面又嘗試規劃四個表現方向,驟聽起來是互相矛盾。其實,那只是拍攝策略與具體拍攝的關係。

不同的拍攝條件,適宜不同的表現方式。例如晴天的黃昏,斜陽將大棠楓香林盡染金黃,這時候,要拍出艷紅的楓香一點也不難。但若然遇上多雲的日子,天空變成白朦朦的超大型柔光燈,這時候還硬是要拍出色彩鮮艷的紅葉,唯有祝君好運了!── 現實中大棠的楓香到底有多紅,紅得有多鮮,到過觀賞的朋友都知道。因應拍攝條件而偏向於某方向的演繹,就是拍攝策略。至於具體拍攝,就是臨場取景。這可在任何的拍攝條件下都同樣變化多端,難以一概而論,當無必殺絕招可言。

接下來,筆者選了些具體例子,看看在「四韻」的基礎之上,如何臨場應變,出招拆招。由於「四韻」並非僵化地互相排斥,為簡短篇幅,本篇先將「紅」與「簡」合併討論,因為在兩者之中,紅色都是色彩主角,只是表現方式不同。

 

以紅、黑、白三色演繹的拍法,用色簡單,拍起來亦相對容易。前篇舉的幾個算是近鏡例子,今次來個大範圍取景。拍攝位置就是楓香林的「中央廣場」,即涼亭所在地。

dcf-travel-img-30074

曝光簡單容易,只要你不用自動曝光便可以了,光暗唔啱試到啱。最重要的技巧,是如何安排紅白黑三色的分佈,尤其是黑色。若說畫面中紅色是色彩主角,那麼黑色就是線條的主導;樹幹的組合疏落有致相當重要。以下兩幅照片在差不多同一位置拍攝,一幅將樹幹以近於對稱的方式安排,另一幅則大致分為左右來組,明暗色彩分佈亦有較明顯的方向性;左少右多,左疏右密。這類題材的構圖的重點,在於讓線條及色彩的分佈展現出明顯的規律。

dcf-travel-img-30072

dcf-travel-img-30075

還可一提的是景深。以下的一幅,用上較長焦距及較大的光圏,對焦樹幹,讓背後大部份的葉子都變成虛朦的亮點,營造出畫意的筆觸。

dcf-travel-img-30073

除了利用多組枝樹幹來佈置畫面的線條之外,單一的樹幹也是可做之材,前題是:必須有型有款。── 選用輪廓分明、姿態獨特的主體,是拍攝剪影效果照片的首要竅門。

dcf-travel-img-30092

拍攝類似這樣的景致,需要光差較大的晴天,否則難以突出樹幹剪影般的戲劇性效果。以大棠楓香林位置而言,時間最好是正午過後。早上陽光會照到樹幹,拍不出剪影,並會出現較多的其他色彩。到黃昏,樹葉會因逆光照耀而紅得更鮮艷,但葉叢的陰影又會太濃,畫面色彩變得深沉。

 

在這「中央廣場」,涼亭是個很好的佈景,不妨多利用作為紅葉的陪襯。從以下幾幅照片,可以看到同一個涼亭,午後至黃昏不同光照下的變化。雖然紅色的演繹仍佔主導,但招式的差異可大了。

dcf-travel-img-30071

dcf-travel-img-30076

dcf-travel-img-30077

 

到了差不多日落的時份,大棠紅葉便一下子多起來。這時候,不論順光與逆光,葉片都紅。但切記不要只顧顔色而忽略了背景與主體的陪襯,尤其要注意主角紅葉是否能在背景中脫穎而出。背景可以淺色,也可以深色,重要的是不要讓主角被埋藏在一片凌亂的紅色之中。

dcf-travel-img-30078

dcf-travel-img-30079

少許補充。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以上照片的拍攝角度,都可以輕易避開人群。這可算是大棠楓香拍攝的一個重要秘技。在此分享,不另收費。

下一篇,與大家討論「彩」與「夢」。

...... 【待續】  


星期三, 12月 20, 2017

楓香四韻 @ 大棠紅葉 2017 (1)

 又是翹首以待的日子。近日晚上,睡夢中,可有幾片紅葉翻飛?

dcf-travel-img-30040

或者對曾經到日韓賞楓的人來說,到元朗大棠觀賞紅葉,就好比幼稚園低B班。但對某些好攝之徒而言,這個時候到大棠,意義並不限於觀賞與拍攝,而是有著一種祭典的意味,是另類的朝聖。── 不管楓香是否紅得可愛,不計較黃棕色的「紅葉」千瘡百孔,不怕山長水遠,就是要走一趟。尤其是那些沒有私家四輪代步旳,單看他們攜着重量級裝備徒步上山的背影,已足以感覺到其內心的虔誠。

筆者雖然拿相機已有好一段日子,但參與「大棠紅葉祭」,卻只是近年的事。然而每次拍過之後,都即時有重拍之意。理由簡單,因為拍不出滿意的「楓味」!

記得頭幾回到大棠拍攝楓香之後,初步得出的結論,是無招勝有招。之後再拍幾次,觀點依然沒變。至少,到目前為止,每次的拍攝條件差別都相當大。既有天氣天色之分,亦有紅葉生長狀態之別。面對不可預期的「景況」,沒準備可能就是最好的準備。正因如此,過去的幾次拍攝,取材、取景、以至表現方式都大不相同。

但話得說回來,相似的場景仍是可以遇上的,例如以下的兩幅,只要條件略為相近,要拍出相似的不難,問題在於自己是否滿足於「例相」。

dcf-travel-img-30041

dcf-travel-img-30045

高唔成低唔就,正是筆者所遭遇的窘境。既不甘於只拍例相,又未能將大棠楓香的神韻信手拈來。因此,今年就嘗試多用幾種方法拍攝,一方面仍作無招勝有招的心理準備,另一方面,亦嘗試就當日的拍攝條件,規劃出幾個表現方向,且看能否有所改進。忙了大半天,更打破「懶」例,多次認真地戙起三腳架 ……。結果呢?當然是攰!除此之外,整理相片之後 …… ,又一次萌生重拍之意!唯有再次自我勉勵:靚景拍出靚相是應份,平凡景致拍得平凡是正常。── 這,可正是大棠楓香獨特魅力之所在?

以下,僅將平凡拙作,略為分類,作為本年度大棠紅葉祭的一個交代。

 

楓香,紅。

既稱「紅葉祭」,紅葉掛帥的照片必不可少。儘管那只是「斷章取義」。

dcf-travel-img-30046

dcf-travel-img-30048

dcf-travel-img-30049

dcf-travel-img-30047

 

楓香,簡。

只用紅、黑、白,三種顏色,畫出的不僅僅是楓香,還描繪着一種獨特的簡樸。  

dcf-travel-img-30056

dcf-travel-img-30055

dcf-travel-img-30054

dcf-travel-img-30057

 

楓香,彩。

不滿足於自欺欺人,把鏡頭轉向自然的色彩。嘗試不再為紅色執着。  

dcf-travel-img-30052

dcf-travel-img-30050

dcf-travel-img-30051

dcf-travel-img-30053

 

楓香,夢。

睡夢中的紅葉,竟然在現實中遇上。只要有相機,只要有PS,夢想可以成真。

dcf-travel-img-30058

dcf-travel-img-30060

dcf-travel-img-30059

dcf-travel-img-30061

 

楓香,……。

大棠楓香,這半紅不綠的楓香,到底可以怎樣拍?應該怎麼拍?答案追尋中。       

......【待續】

dcf-travel-img-30044

dcf-travel-img-30063

 

星期三, 11月 29, 2017

鄰家女孩洋紫荊 @ 重曝柔焦

 以「梗有一棵喺左近」來形容香港市區的洋紫荊,雖不中亦不遠矣。或者,未夠貼切的,是實情往往不只一棵,而是很多。

dcf-travel-img-29899

對生活在香港的人而言,每天與洋紫荊相遇,早已習已為常。就好比鄰家的女孩,見慣見熟,加上其身處的環境,亦大都是尋常巷陌,難有驚艷。事實上,洋紫荊花色深,葉色濃,枝桿說不上千姿百態,難以像櫻花、紅葉那樣教人趨之若鶩。然而,貴為香港的市花,總不應是如此平庸吧?也許是這份情意結之使然,即使洋紫荊長相平庸,亦會嘗試用相機留住她的倩影。而為求能在平凡中突圍而出,拍攝時難免要出點「絕招」,其中一個極有效的招數,便是柔焦處理。

要達至柔焦效果有很多方法,其中雙重 (以至多重) 曝光是常用方法之一。一般所說的重曝柔焦,就是將多於一次曝光所得到的,合焦與失焦的不同影像,在相機中合成,從而達至柔焦的朦朧效果。就如下圖所示。

dcf-travel-img-29889
▲ 單次曝光

dcf-travel-img-29888
▲ 雙重曝光;合焦影像與失焦影像的合成。


對攝影初學者而言,重曝無疑是高級技法,但其實當中原理並不複雜。而在眾多透過重曝技巧可以取得的效果之中,柔焦可說是相對容易掌握、容易見效的;只要相機設有相關功能,便不難做到。以下簡單介紹一下。

先說基本原理,請看下圖。所謂重曝,就是先拍A,再拍B,然後由相機將兩者重疊,得出影像C。

dcf-travel-img-29891
▲ A + B = C


原理雖然簡單,變化卻不少,因為兩次曝光所得出的影像,可以有多方面的差異。延續上例,以下用Photoshop 模擬出以不同曝光量拍攝B影像所取得的重疊結果。

dcf-travel-img-29890
▲ 減少B的曝光量;柔焦效果並不明顯。

dcf-travel-img-29892
▲ 增加B的曝光量;柔焦效果過度明顯。

 

重曝中關於各影像的曝光多少,向來都是研習者關心的問題,然而實際上難有標準答案。筆者認為,重要的是要弄明白重曝的一些特性。就以現時討論的重曝柔焦而言,需關心的特性就是兩項:一、合成時各影像亮度相加;二、失焦影像的亮部向暗部擴散。知道這兩個特性,很多問題都不難自行解答。例如:因為亮度相加,各次曝光應比單次曝光所需的少;因為失焦亮部向暗部擴散,場景反差明顯時,失焦的一拍可減少曝光。懂得如此這般地思考,臨場應變便不成問題。

除了改變曝光量,B影像不同的失焦程度,或者採用不同的焦距拍攝,以至刻意略為移位,都會影響到影像C的結果。而這正是重曝的難處,亦是其吸引之處。── 成功取得要求的效果,讓人有成功感;得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驚喜。當然,當中亦不乏使人失望的個案!就以拍攝洋紫荊為例,由於枝葉的末梢纖幼,即使只是微風的日子,也難以做到準確重疊。幸而攝影很大程度是差不多的藝術,多試幾次,選出最好的就是了。事實上,準確重疊是重曝中較難掌握的技巧。但即使如此,筆者很多時拍攝重曝都沒用上三腳架。原因有好幾個,除了上述的風吹樹動之外,還有的是不準確重疊會帶來意外驚喜,此外,也許最主要原因是 ── 懶!

接下來,就以筆者在蝸居附近拍攝的幾幅鄰家女孩洋紫荊照片為例,看看透過簡單重曝所達至的柔焦美圖效果。但必須坦白,由於重曝柔焦很多時會產生反差不足的副作用,以下照片都經過PS處理 ,主要是修改明暗反差。

dcf-travel-img-29880
▲ 與上面例子同一場景。花葉依附的幼枝在風中搖曳不定,好容易才拍到較為滿意的一幅。

dcf-travel-img-29881
▲ 失焦的一拍減少曝光,裝飾性的光芒幾乎看不出來。
但無論是花瓣、樹葉表面,以至背景的瑕疵都減少了,仿如添加了「影像柔順劑」。

dcf-travel-img-29882
▲ 逆光重曝,光差大,效果明顯。柔焦效果帶出的光芒,總是討好。

dcf-travel-img-29883
▲ 經柔焦處理。殘落的洋紫荊花蕊也變得沒那麼碍眼。

dcf-travel-img-29887
▲ 長在路旁休憩處的洋紫荊,在淺景深及柔焦雙重效果之下,樹叢背後建築物的干擾完全淡化。

dcf-travel-img-29884
▲ 重曝柔焦只是添加朦朧,與大光圏鏡頭的散景模糊略有分別。

dcf-travel-img-29893
▲ 選擇孤立的幼枝,適當地配合鏡頭景深,主體柔焦效果似有若無;
遠處的花叢卻有效地淡化,清晰與模糊並存。

dcf-travel-img-29894
▲ 虛的一拍大程度失焦,並且減少曝光。相反,合焦的一拍卻增加曝光。
結果是沒太多的柔焦味道,反而有點像水彩畫的筆觸。


擱筆之前的一點補充

或者有讀者會想到:既然柔焦效果是由合焦與失焦影像合成,那麼,只拍單一影像,然後透過PS的模糊濾鏡來建立失焦版本,再應用圖層混合,不就可以模擬出重曝效果了嗎?答案是:可以的,但效果不同。最大不同之處,是PS的模糊,例如高斯模糊,基本上是明暗部份互相滲透的。而鏡頭失焦拍攝得出的模糊,則是由亮部滲向暗部,因而影像合成之後,亮部表現較為討好。然而,即使PS不可完全模擬重曝效果,筆者依然認為PS合成的想法很有意思。首先,這表示即使相機沒有重曝功能,仍可做出相似的效果(若非相同)。我們大可先拍虛實兩幅照片,然而後以PS重疊;本文上面的模擬例子就是如此得出的。其次,採用PS合成,除了可以在合成之前對各影像作出曝光調節之外,亦可以調整個各影像的大小、相對位置,以至圖層透明度,從而得到最佳的重疊效果,減少「撞彩」成份。

至於這樣的後期重疊合成,是否仍是正宗的多重曝光,還是旁門左道,已屬哲學層面的討論,在此省略。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