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3月 28, 2017

白果山頌 ─ 大帽山濃霧之妙筆丹青

 大帽山,香港第一高山。山上盛產本想拍得某種心儀美景 (通常是日出、日落、雲海等大景) 而不果的拍友,因而又名白果山。白果山上,其中一樣最令拍友聞風喪膽的,是比白果還要白的 A4 紙濃霧。

dcf-travel-img-26232

某年某月某下午,一群被命運支配的人,卻偏偏因為某種原因 (好大可能係交咗學費冇得退),朝白色 A4 紙掩蓋的白果山頭進發。煙雨淒迷,風蕭蕭兮,場面好不悲壯。

然而世事總是多方面的,用顯微鏡看 A4 紙,看到的不再是白色一片;濃霧掩蓋的山頭,換個角度、改變心態去欣賞,同樣會變得大有睇頭。


濃霧,是減法攝影的神器

香港居住環境狹窄,不單止對人如是,植物也一樣。雖說郊野公園佔全港總面積比例不少,但山野景觀大部份都是密密麻麻的。很多時在郊野看見形態優美的樹木,不論從哪個角度觀賞,都會附送各種雜亂無章的景物,大殺風景。然而只要一片濃霧,即時變得不一樣。且看以下例子,濃霧「除雜」「去背」的威力,可見一斑。在此例中,濃霧彷彿在主體背後拉起一幔輕紗,不相關的,都被模糊淡化;呈現眼前的,就只是大樹的優美型態。

dcf-travel-img-26233

濃霧有助將複雜的景物簡單化,因而可說是減法攝影的利器。霧中拍攝,選景時若能充份利用這特點,拍出主體突出的照片輕而易舉。只要集中注意力選取主體前景,濃霧自然會為你安排背景,保證不會喧賓奪主。

dcf-travel-img-26234

dcf-travel-img-26235


濃霧,善長創造階調層次。

除了可以為背景去除雜亂之外,濃霧亦有助於豐富階調,把本來緊致重疊的景物變得層次豐富。霧景中的層次,是那樣的細緻、溫文,不會像高反差照片那樣的咄咄逼人。

dcf-travel-img-26236

遇上線條明顯的景物,若能朝亮處逆光拍攝,效果尤其討好;美妙的線條,彷彿躍然白紙之上。這時候,你或者會感到 A4 紙並不是那麼討厭。

dcf-travel-img-26237


濃霧,是和諧色彩的專家。

大帽山接近頂部,植被以灌木居多;愈近山頂,小樹愈多,大樹愈少。視覺上,灌木的特點就是一叢叢。說得難聽一點,是一堆堆,一舊舊,與優美二字總有一段距離。幸好灌木的色彩卻不至於單調,尤其在春天的日子,新綠、翠綠、深綠,橘紅、棗紅、淡紅,雖不鮮艷,卻也省卻爭妍鬥麗;春霧的溫柔婉約,正好教各種色彩和諧共處。

dcf-travel-img-26238

dcf-travel-img-26239


濃霧,並不難拍。

濃霧中拍攝的一大好處,是場景的光差通常不會很大,曝光相對容易,即使多一點或者少一點,也不愁會出現所謂高光或暗部剪裁的情況。拍攝時特別需要留意的,是不要讓自動曝光被白朦朦的景觀所欺騙,適當地增加曝光補償。若然慣用手動曝光,事情會更簡單。因為在濃霧之中,來自四面八方的光源亮度差別不大,很多時改變拍攝角度也不用更改曝光設定。舉例說,要拍一株小樹,只要不是有時居高臨下,有時朝天低炒,而是保持差不多同一水平圍着小樹拍一圏,全程只需用上相同的光圏快門 ISO 便可以了;因為根本分不出順光逆光與側光。

對於喜歡拍攝中式畫意作品的拍友而言,濃霧景觀更好像是為他們而設;留白題字加印章,再沒有比這類景觀的照片更輕易、方便、入型入格!

dcf-travel-img-26240

dcf-travel-img-26241


順應天意,景由心生。

從以上幾點看來,大帽山的濃霧絕非白果催化劑。只要適當運用,A4 紙也可以變成畫紙,讓你留住丹青妙影。

dcf-travel-img-26242

總覺得,拍攝風景不應該固執於某種題材、某類景觀,又或者太過專注技術。適當地放開心懷,便能把眼前的景物看得浪漫美麗。例如,不要老是想着白果,試試想一回銀杏。即使不知道白果美稱銀杏,也應該可以想像一下白果腐竹糖水的美味清甜吧?

濃霧,正如白果腐竹糖水,甜而不腬 (音漏),清淡而不乏層次。有詩為證,詩曰:

煙花三月,霧鎖香江;登臨大帽,朦朧四方。
環山飄渺,淡抹輕妝;白果絕配,腐竹甜湯。

dcf-travel-img-26243


星期四, 3月 16, 2017

燈光色彩萬花筒 ─ 夜攝維園花展 2017

 過去兩年都有寫花展,前年是日拍與夜拍分別寫了兩篇,去年則只寫夜拍。今年本來沒打算寫,但因為今次的花展實在太有「特色」,還是忍不住手寫上一篇。

dcf-travel-img-26080

真的搞不清楚展出的是花,還是燈光色彩。今年花展,入夜後,燈光亮起,除了有蓋攤位還是往年慣見的燈光擺設之外,場中的大型露天花圃,竟然找不到熟悉的燈光。球場的泛光燈差不多全數收起,取而代之,是色彩明暗幻變不定的,藏於花圃底部的光源。結果,就是大部份的地方顯得照明不足,但昏暗的花圃中,又充滿神秘地發出明暗不定的彩色亮光。

主辦方如此的燈光安排,用意不難理解,因為今年的花展除了主角玫瑰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配角,那就是燈光表演;每晚都有兩場名為「愛。賞花」的燈光匯演,分別表現「奇妙旅程」、「愛花園」及「活力香港」等三個主題。以下文字來自花展官方網頁的描述:「在夜幕下,會場中軸的園林造景會由精心設計的燈光效果照亮,閃爍璀璨,並配以音樂,引領觀眾體會香港朝氣蓬勃、明媚動人和情意洋溢的一面。」

不知道有多少現場觀眾可以從燈光匯演中感受到「香港朝氣蓬勃、明媚動人和情意洋溢」,拍友對燈光略有微言,在現場中倒是間有所聞。當我為一位努力嘗試於變幻不定的光源之中捕捉合適時機的師兄拿着手機補光時,就聽到他說:「來花展是要賞花,沒有打算看燈光。」

這樣的燈光設計,對拍攝初哥來說,無疑是個噩夢。不單止亮度,白平衡也不容易掌握。在此情況下,不外乎兩個應對方案:一、交由命運安排,以自動模式解決;二、以不變應萬變,自選設定、伺機而動。筆者兩個方案都試過,覺得後者比較好,主要是用上自動模式之後,拍出來的與原來看到的,有時實在相差大遠,心理上接受不了!

然而「乜都影一餐」是攝影人的特質,再不理想的燈光,也有可觀可拍的一面吧?在「花展夜攝」活動的理論課中,曾經向同學提了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什麼萬花筒無論是怎樣轉,轉出來的圖形都美?答案是因為萬花筒總能展現出規律、色彩、明亮。將這概念,應用於今次花展夜攝頗為適合。口訣:要拍的不是花,而是亮光。

要拍的不是花,而是亮光。

要拍亮光,無須等待每晚兩場的燈光匯演。近銅鑼灣入口處的一個攤位,就不停地送上精彩的燈光。── 幾個裝設了小型噴泉的花圃,不只噴水,還會噴煙霧,成為花展場中名副其實的一大亮點 (筆者愚見)。

dcf-travel-img-26074

對着噴泉拍,以水與霧為背景,捕捉兩者不同的形態組合,加上變幻無定的燈光色彩,再配合週邊花卉,採用不同的快門、光圏、距離、角度 ......。這下子頗真夠忙了!

dcf-travel-img-26066

dcf-travel-img-26067

dcf-travel-img-26069

dcf-travel-img-26068

dcf-travel-img-26070

對着噴泉拍還不夠,煙霧隨風飄散,遇上從花圃底部發出的燈光,原來又會是另一番景像。然而輕煙飄渺,這回是更難捕捉了!

dcf-travel-img-26073

dcf-travel-img-26071

dcf-travel-img-26072

受這小型燈光表演的啟發,開始明白拍攝這次花展燈光設計的竅門:不要「堅離地」,要關注「草根階層」;放(趴)下身段,才能拍到草根光源的精彩。

dcf-travel-img-26102

dcf-travel-img-26078

dcf-travel-img-26085

dcf-travel-img-26076

回說今年的主角玫瑰花。筆者一向以為玫瑰花生來高貴華麗,誰料原來草根玫瑰也有其獨特的氣質。冷艷、熱情、奔放 ……

dcf-travel-img-26084

dcf-travel-img-26075

dcf-travel-img-26077

但說到底,要展示玫瑰的高貴華麗,明亮的光源還是比較適合吧。幸而展場中除了草根光源,依然有不少燈光明亮的攤位擺設。平心而論,這樣的燈光看起來,才覺得是比較玫瑰 (形容詞)。

dcf-travel-img-26082

dcf-travel-img-26081

dcf-travel-img-26083

dcf-travel-img-26065

去年介紹花展夜攝的一篇,題目是《All We Need is Light – 夜攝維園花展 2016》。今年,因為這草根光源,對光的要求更是變本加厲。幸好因為懶,只用上一枝中焦微距,否則,要應付這百變燈光之餘,還要換鏡頭,可真是忙個不可開交!

咦?到底我是去了拍花展,還是拍了一回萬花筒?

dcf-travel-img-26079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