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說荷花難拍,是因為不單只要求作品能表現荷花形態的美,還對其神韻意境有所要求,那麼,拍攝頽敗色衰的殘荷,豈不更難?筆者之見:既是,也不是。主要在乎你是否欣賞殘荷之美。不懂欣賞殘荷的,會覺得很難,懂得欣賞的,會覺得 …… 雖不容易,至少並非想像中那麼難。
▲ 冬日新田荷塘
欣賞殘荷,首要的是心靜。殘荷之美,不直接,不浮誇,不先聲奪人,有的,是謙卑的簡約、無華的質樸、落泊的肅條、鬱結的無奈、欲語還休的滄桑、與世無爭的孤寂 ……。低調如斯,若非心境平靜,難以領略這獨特之美;這美,不能單用眼睛看,還要靜心感受,細心想像。不妨嘗試感受荷塘中的榮枯交替,時光流逝;想像蓮蓬的慨嘆、荷葉的唏噓 ……。只要你能感受到殘荷之美,調對了審美的頻道,與殘荷產生共鳴,便會發覺,殘荷的形態神韻,比之盛放夏荷,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拍之材,多不勝數。── 秋冬的荷塘,是意境瀰漫的空間。
打通了欣賞殘荷的經脈,接下來要考慮的,是如何取景拍攝,以至後製演繹。這些方面的處理,相比夏荷,殘荷即使不是更加容易,也不會更難。原因是殘荷比夏荷更有性格,例如:形態上的幾何線條;意境上的沉鬱淒美。在此,筆者嘗試就殘荷的形態及意境特徵,歸納出五個較具體的表現方向。五字曰之:趣、簡、靜、亂、淒。
趣,是趣味。
荷花容易凋謝,餘下的蓮葉與蓮蓬卻可以維持很長的時間。枯槁的殘荷,既有獨特的幾何形態,亦很能觸動人們的想像,別饒趣味。其中蓮蓬呈圓形而又具方向性,總會令人聯想到人的臉龐,因而不少拍友都愛用上「擬人法」來表現。
▲ 荷殘之友
▲ 綠夢不須記
▲ 蓦然回首,那荷卻在卻在燈火闌珊處。
簡,是簡潔。
夏去冬來,荷塘經歷了從繁到簡的程序。荷花早已不知所蹤。大片的荷葉,先是枯,後是萎,然後歸於無形。荷莖折的折,斷的斷;蓮蓬散落,隨水飄流。曾經茂密繁榮的荷塘,漸漸變得疏疏落落,讓位予簡約的線條與形狀。
靜,就是靜。
空虛的水面,一道漣漪,是平靜。無聲的景致,偶聞鳥啼,是寧靜。心無外物,只餘殘荷,是恬靜。 …… 靜之美,還是少點描述更妙。
亂,是凌亂。
雖然攝影阿Sir平時教落要避開雜亂,其實不可一概而論,凌亂也可以美。髪型設計不是也有以亂取勝的嗎?關鍵在於能否做到亂中有序,亂中有意。
淒,是淒美。
這或許是殘荷之美中極品。自古以來,詠頌殘荷的詩句似乎不多,最常為人所提及的,相信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好一句「留得枯荷聽雨聲」,把淒美的意境推向極至,可與陸游《卜算子‧詠梅》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塵」相媲美。
必須指出,「趣、簡、靜、亂、淒」五個主要表現方向,並非各自各精彩,而是彼此依存,互相輝映。同一作品,五項俱備不足為奇。至於採用怎樣的拍攝手法來表現這幾個方向,則要視乎場景情況,以及拍攝者的創意與喜好,難以盡錄,在此只多放數例以供參考。
殘荷,是屬於那一種即使具備相關的拍攝知識與器材,也不能夠一下子便拍得好的題材。因此,就算是拍過多次,己擁有相當的經驗,拍攝時仍需認真觀察、思考,以至用心感受,才能夠拍出味道,拍出神韻,拍出意境。這題材有趣味、有難度,同時又對提升拍攝表現能力很有幫助,絕對值得推薦。
註:本文照片全部攝於新田荷塘,關於如何前往此荷塘及更多的拍攝資訊介紹,請參閱相關文章《路邊拾遺 ─ 莫名其妙的新田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