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數碼攝影興起,很多以前被認為屬於高級組的拍攝題材,亦逐漸走入尋常拍友家,而拍攝晚間車輛行走時形成的光流跡(又稱光軌),當是其中之一。大概是五年前吧,曾經當過光軌攝影班的導師,那時候,光軌拍攝對不少同學而言,仍是相當陌生,對拍攝效果要求不高,班組的安排亦相對容易,只需沿金鐘道,即是由中環遮打道至灣仔太古廣場的一段電車路,找幾個標準位,輕輕鬆鬆地拍上半晚,同學們已是不亦樂乎,成功感不俗。事實上,這些車輛光軌照片,不乏色彩繽紛的線條,視覺上相當吸引。
然而話雖如此,若果認真起來,不難發覺在鬧市中拍攝光軌,其實存在不少難以處理的技術問題。以下姑且列出幾項,並分享半點改善心得。問:為什麼只是改善?答:因為仍未找到徹底解決方案。
一、UFO
假如真是拍到UFO,那倒不失為值得高興的事情。可惜,這些UFO 只是各種燈光的反射,當中最常見的,是路燈投射於車輛側面造成的反光。
▲ 綠色箭咀標示的是路燈在巴士車身造成的UFO(反光)
徹底避開「UFO」是困難的。須知道,在香港,行車道上的路燈總是不會缺少。要減少,或減低其對畫面的干擾,唯有遠離路燈,及留意路燈的位置,根據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原理,估計可能出現反光的位置,儘量避開就是了。
二、飛燈不動
「飛矢不動」是古希臘哲學家芝諾提出的一個悖論,指出劃空而過的飛箭在每個瞬間其實是停頓的,因此,飛箭其實是不動的。沒料到,這說法在今天的光軌拍攝得以體現。且看下圖,巴士路線燈牌的字樣清晰可見,與流暢的光軌線條格格不入。
▲ 綠色箭咀標示的是巴士路線燈牌留下的殘影;紫色箭咀則標示車身反光。
兩者加在一起,畫面上的燈光可說是凌亂不堪。
造成這現像,是由於 LED 燈光急速閃動的緣故。解決方法?請恕小弟坦白,除了打茅波後製之外,未諗到!
三、光明大道
街道燈光明亮,晩間駕駛亦能保證視野清楚,本來是路政署的德政,但對拍攝光軌來說,卻並非好事。太明亮的環景照明,削弱了車燈與路面的光差。這問題,對明亮的車頭燈所造出的軌跡問題不大,但對相對暗淡的車尾燈而言,卻可以是個大問題。選擇較暗的路段拍攝當然是方法之一,而其他值得留意的因素亦不少。例如:車速快則燈光暗淡,慢則明亮;車輛駛經需減速的路段會亮起明亮的煞車燈;較接近路面低角度拍攝,可減弱路面的反光等等。其中一個較少人留意的方法,是控制長曝的時間;也就是,在足以記錄所需光軌長度的前題下,儘量減少曝光時間。箇中原理簡單,因為當車輛走出了畫面,車尾燈光對曝光再沒任何貢獻,更長的曝光時間,只會令拍出的路面更光亮,因而反差變得更弱。
▲ 未經編修的車尾燈光軌,在光亮的路面並不明顯。
除了以上提出的幾種於拍攝時採用的方法之外,後製當然亦是一個有效的手段。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少編修軟件都設有針對個別色彩調節的功能,只要調低黃色的濃度及亮度,就可以令路面明顯暗下去(香港的路燈多是黃色的)。相反,把紅色的濃度調高,並適當調節亮度,就可以令車尾燈劃出的光軌變得明顯。
▲ 以 ACR (Adobe Camera Raw) 按上述方法編修,並加強反差,尾燈光軌變得明亮顯著。
除了以上提出的幾項難題之外,影響光軌拍攝效果的因素還有很多,諸如車輛流量、車速快慢、上斜落斜、直路彎路、路面是否平坦、交通燈位的截放時間,以至車輛種類等等,在在都會影響拍攝出來的效果。可以這麼說,場景選擇和把握時機,是光軌拍攝中至為重要的技巧。以下的照片拍自九龍彩雲邨對開的一段新清水灣道,可見有了繽紛光軌的點綴,即使並非甚麼著名景點,亦不乏可觀之處。
在新清水灣道行人天橋向牛池灣方向拍攝 ▼
在新清水灣道行人天橋向彩雲邨方向拍攝 ▼
彩雲邨停車場對出路段拍攝上行及下行車輛 ▼
選擇這路段拍攝的主要原因,是在數百米範圍之內,差不多已可找到所有上述影響光軌拍攝效果的因素,加上交通方便,從港鐵彩虹站 A1 出口沿新清水灣道上行,大概五分鐘便可抵達。除此之外,行人亦少,在此拍攝,既不會妨礙別人,亦不怕人多滋擾,相當適宜作為光軌拍攝的練習場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