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有好生之德,讓好好的一株紅梅,生長在鐵絲網圍封之內,否則 ……
新冠疫情之下,大埔嘉道理農場停止開放,這意味着本地可堪拍攝的紅梅,數量少了一大半。正當以為拍攝無望,紅梅定要化作白果之際,白果山上的兩株紅梅卻是破空而來,為凡間灑上一片春色。
紅梅盛放的消息瞬間在攝影圏中廣傳,奈何剛好私務纏身,還未來得及動身,已聞花況開始衰落,花期已到「水尾」。心想:還是下年請早吧。沒料到朋友 facebook 發放的兩幀佳作,令小弟打消放棄的念頭。相片中的紅梅,花開雖不茂盛,但卻是枝態橫生。猛然醒悟:審美標準人人不同,人家心目中的水尾,說不定正是小弟杯茶。湊巧手頭工作告一段落,二話不說,隔天早上便立即起行。
兩株紅梅位處大帽山郊野公園巴士站附近的漁農自然護理署。長得較高的一株,應該是年資較長吧,雖未算粗壯,枝幹形態卻是城中鮮見的鐵劃銀鈎,帶着幾分蒼勁,相當可觀,宜攝指數高企。但不知為何,拍攝的人多選相對矮小的一株。或者是因為貼近路旁,容易近攝花朵特寫吧?無論真正原因為何,這多少印證了各花入各眼,是千古不滅的真理。於小弟而言,枝幹形態才是喬木花卉的精粹所在。理由簡單,因為草本花卉纖弱的枝莖無從企及。面對眼前這枝態橫生的紅梅,視而不見是有眼無珠,見而無感是不識泰山,感而不拍是暴殄天物。如是者,兩小時的拍攝時間,鏡頭大多是圍繞着這紅梅形態最為可觀的幾組枝幹。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東坡描寫廬山的詩句,用來形容這次拍梅取景亦相當適合。拍攝枝幹造型,取景之道,在於動。樹枝既不懂得遷就攝影人,亦不會迎合各人喜好,要在看似無序的橫斜疏影中摘取適當的造型,移動自己的相機鏡頭,是唯一方法。若問:點移?答曰:五軸大挪移 +。留意那個「+」號並非手文之誤,是刻意添加的「plus」。意思是,仿效五軸防震所針對的前後、左右、上下方向移動,以及俯仰、順逆時針旋轉還不夠,還要加上鏡頭 zoom 前 zoom 後,以至調節光圏大小以控制景深。
「五軸大挪移 +」取景法之妙,在於尺寸千里;少許的移動,效果截然不同。當然,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試想想,且別說那個「+」,單是選擇五組移動或旋轉方向,就總共有 2 的五次方,也就是三十二個組合。別忘記,拍攝一幅照片不就只是框選造型那麼簡單,還有其他諸如光線、色彩,以至演繹方式的考慮;遇上風大,亦要等待適當時機 ......。
局外人總不明白:為甚麼對着半掛樹枝,攝影人可以拍上幾個小時?看過這「五軸大挪移 +」的介紹,應該可以稍稍領略箇中奧妙了吧?
感謝上天好生之德,讓這株紅梅生長在鐵絲網圍封之內,否則的話,拍攝的人就更加要勞累 N 倍喇!
相關文章 -
為有暗香來 ─ 梅花攝影分享
冬去春來攝梅時 @ 嘉道理農場
偶拾寒梅記 @ 嘉道理農場
一樹紅梅,百態千姿 @ 嘉道理農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