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2月 28, 2022

構圖簡單複雜簡單化

構圖這東西,有時好像很簡單,有時又似乎很複雜;有時看似很複雜,其實原來又很簡單。

此話何解?何以見得?就以視線引導為例吧。不少談構圖的會將視線引導簡化為線條引導視線。那就是令視線跟着畫面中呈現的線條走;線條引向主體,視線也因而被引向主體。這樣,不是很簡單嗎?

其實這只是方法之一,要引導視線,仍有不少其他方法。例如常說的框式構圖,利用一個框,令觀者將視線聚焦於框內,不也是一種視引導的方法嗎?更簡單的,選用直幅橫幅,其實也同樣是引導視線的手段。

還要更為複雜的例子嗎?也沒問題。一般談及視線引導,大部份所指的,都是將觀者視線引導到某個主體之上;最佳效果是準確、明白、不含糊。然而有否想過,分散觀者注意力,好讓他們的視線在畫面遊走? 拒絕一目了然,其實同樣可以是一種引導。如此一來,單就視線引導一項,便可以因應要求達至的不同效果,採取不同的方法,從而衍生出眾多的構圖招式。然而複雜程度不止於此,因為實際拍攝之時,通常還需要多招齊發。不妨就以日前在沙田城門河邊拍攝的一幅富士櫻為例,描述一下取景構圖的思考過程。

dcf-travel-img-44989

這其實是當時即場為對着富士櫻不知如何入手的同學,發掘出來的一個示範單位。當時找到了這個拍攝角度,因應櫻花的生長形態,嘗試營造出一種由上而下散落的感覺。那麼,該如何入手?就當時場景簡單分析,這可以透過畫面中枝幹的方向、粗幼變化、花朵的聚散,以至花朵與枝幹的疉合還是離散等等,作出合適的安排,從而在視覺上呈現從右上往左下流動的趨勢,也就是所謂的動勢。

單是如此描述似乎有點不着邊際,因為未有說明何謂合適的安排。具體一點,枝幹方向從右上向左下延伸、上粗下幼、上聚下散、花朵分佈上密下疏、上近下遠、對焦上實下虛等等,都有助呈現所需的動勢。然而除了營造動勢之外,還有其他的考量,主要在於均衡的方面。例如斜着的枝幹該多斜?上方的花朵應多密,下方的該幾疏 ……。這些量度上的判斷,往往正是初學者的一大難點。情況就有如煮餸,多鹽會鹹,少鹽則淡,係人都知,如何適當拿捏,才考功夫。以下選出當日拍攝的三幅照片,嘗試更細緻地說明拍攝當下的思考。

dcf-travel-img-44990
【圖一】

dcf-travel-img-44991
【圖二】

dcf-travel-img-44992
【圖三】

以上各圖中黃、橙、綠三色箭咀標示的,是幾個拍攝時特別關注的位置。先說整體觀感。
【圖一】拍的太近,以致上下兩組枝幹各據一方,加上中間的一堆花朵,形成天下三分,互不相干的局面。右面綠箭咀位置的枝幹延伸太短,上方的亦粗大,欠缺流動。過度聚焦中央的一叢花朵,沒有太多「散」的感覺。
【圖二】整體略向左偏,以致右面稍覺空虛。右下虛化的花朵亦嫌過多碍眼;須知這肯定不是畫面的主要元素。左上黃色箭咀位置露出了一堆清楚的小花,分散了注意力,削弱了由上而下的感覺。
【圖三】黃、綠兩色箭咀標示位置的處理,與前兩圖比較,相對適中。橙色箭咀,關注點在於花朵與枝幹的距離,稍作重疊看來更能展現深度。由於懶用腳架是小弟的風格,拍攝時花了不少力氣,手騰腳震才拍出滿意的疊合程度。三幅之中,這一幅枝幹的鈄度最大,向下流動稍嫌太過急速。
現場拍攝的當然不只三幅。將畫幅題字也加入考慮之後,結果就以本文中第一幅作為首選。

以上的例子,可說是頗為典型,為數不少的作品,拍攝時都經過類似的思考取捨。而這思路,往往還要延續至拍攝之後的相片選擇,以至作品剪裁。

選這照片作為例子的其中一個原因,是當中沒有明確的主體。畫面的表現,是重意多於重形;上述的處理方式,就是以形狀帶出感覺。如此一來,很多平時看似立竿見影的構圖法則,頓然變得都不管用。例子中主要是應用均衡原則,來處理粗幼、疏密、聚散、虛實等幾項對比,以逹至所需的視線引導,以及整體畫面的視覺均衡。簡而言之,離不開基本美學原則的運用 ( 關於美學原則,請參閱文末所列相關拙文 )。因此,這例子也間接說明了學習與運用構圖技巧的兩個重點。先說學。不能只學招式,不學原理。即使不懂武術的人都會知道,學功夫只學招式,必然流於花拳綉腿。再說用。運用的基本原則就是目的、效果、方法,三方面兼顧;明確目的,嘗試不同方法,以期達至最佳的效果。

構圖,驟眼看變化多端,相當複雜。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明白箇中道理,掌握幾個原則手段,一切又會顯得順理成章,相當簡單。

相關文章 -
攝影構圖漫話 # 8 — 構圖解構
紅梅一樹報春來 ─ 五軸挪移取景法
河畔春櫻






星期四, 2月 10, 2022

真觀感 vs 偽直出

有啲人以為唔做後製,JPEG 直出就係原汁原味,其實當中有不少並不美麗的誤會。

首先,曾經用過多於一部相機的人都會知道,同樣光圏、快門、ISO、焦距,拍攝同一景物,使用不同相機得出的影像,分別可以好大。因為所有拍攝完成見得到的影像,都係經過相機的內部處理而成,而處理手法,卻是不盡相同。換言之,同是乾炒牛河一碟,不同的相機,會用不同的豉油,整出不同的汁,根本就冇絕對的原汁。廠商永遠話你知,新型號的豉油好味過舊型號。
相機唔問過你自把自為落調味,並不一定係為咗靚,亦會係因為原材料有啲缺憾。例如,落幾片薑,就係要辟走啲腥味。早期啲數碼相機,感光元件未夠先進,又多數設有低通濾鏡,影出的原影像反差不足,亦比較朦,所以必定略加反差稍加銳化才示之以人。請問,此汁此味何原之有?其實何只咁,唔怕話你知,每幅照片最原始的數據,若不經處理,跟本唔見得人,情況就有如未曾煮熟的一碟餸。之所以叫做 RAW,不無原因。
其次,一啲 JPEG 與其話係直出,不如話係「預設簡單後製方案影咗之後唔該照單整好先上枱」。例如拍攝之前選定風景模式,調較色溫、設好落幾重手 D-Lighting,然後撳快門,「叱咤」一聲 ...... 直出?錯!錯!錯!
實情係 CMOS 感光、訊號放大、經廠商引以為傲的乜乜物物影像處理器作基本處理,運算出影像數據之後,就係連串你以為唔係後製的後製,包括你選用乜嘢色彩空間,Adobe RGB 定 sRGB,當然亦唔少得閣下預先講咗話唔當係後製的一堆後製設定。搞掂晒,先至轉成可見影像俾閣下欣賞。


其實,除咗整個成像過程係偽直出 (pseudo direct output) 之外,「直出」的影像,觀感亦不一定比有編修的更貼近現場所見。原因係一般人睇景,唔係好似相機咁一下子將眼前影像化作平面照單全收,而係眼光同注意力會在場景中的各個部位遊走,作出「主觀掃瞄」。呢種主觀掃瞄的一大特徵,就係「擇善固執」,即係話,按照自己認為啱睇的觀感執出嚟。以下面的附圖為例,天空的雲霞係靚嘅,人物面孔五官,以及右面啲雜物係清楚嘅。可惜,喺光差強烈情況下,相機的一次曝光係冇辦法可以如「實」報導,反而經過適度後製,才更接近現場觀感上的「實」。

以上所說的「實」,當然並非物理上的實在,而是感覺上的實在。若然有人認為感覺上的實在不比物理上的來得重要,不妨試試於不大炎熱的日子,淋濕全身,然後走到強風之中感受一下體感溫度的滋味。

星期五, 2月 04, 2022

河畔春櫻

這仿佛是一場水墨線條的盛宴。城門河畔,櫻花樹下,抬頭仰望,灰蒼蒼的天空底下,滿是鐵劃銀鈎,高低遠近地綴上了淡紫紅色的小花。

dcf-travel-img-44875

dcf-travel-img-44876

上天的安排,偶然予人驚喜。過年前曾在拙文《河邊櫻妄想曲》中提及,去年城門河邊栽種了十株富士櫻,更癡心妄想地期望有關方面會種上更多。沒料到妄想竟然也有回報,同樣的這一段花圃,今年種上的富士櫻,足足有二十五株之多。

dcf-travel-img-44877

dcf-travel-img-44878

dcf-travel-img-44879

dcf-travel-img-44880

櫻花樹的數量無疑是多了 1.5 倍,但花開狀況將會如何,卻仍是難以預料。眼前所見,已開花的大概十來株,難言盛放。狀態最佳的,花朵仍只是不疏不密的掛在枝頭,其餘的,有好幾株更只是零星落索。然而根據過往多年旳經驗,在香港拍攝春花,秉持「花開堪攝直須攝,莫待無花空攝枝」的積極態度至為重要,因為不知是氣候不宜還是水土不服,花開狀況如何發展,很多時都是估佢唔到。即使眼見花蕾遍佈,也可能是個花蕾騙局,結果是未曾開放已乾枯。

dcf-travel-img-44881

dcf-travel-img-44882

喜歡拍攝喬木花卉,原因之一,就是即使錯過,又或者是未到盛放,總之是遇上花開強差人意之時,尚有枝幹可以有所作為。而像富士櫻這類品種,花開之際,正是葉盡之時,清脆利落的枝幹線條,配襯色彩淡然,聚散錯落的花朵,簡約、清秀、可人。在此情況下,個人偏愛模仿水墨的畫意演繹,一來倍覺詩意盎然,二來,容易。只要選上密雲陰天,鏡頭稍為朝天仰拍,憑藉逆光的效果,無需甚麼特殊拍攝技巧,枝幹便自然展現出色彩缺如,水墨筆觸似的灰黑線條。

dcf-travel-img-44883

dcf-travel-img-44884

dcf-travel-img-44885

dcf-travel-img-44886

曝光方面,同樣簡單。密雲天的散射光,既平均,又穩定,加上花卉位置不會移動,大可放心使用手動 (M) 模式拍攝,無需忍受自動曝光的「喜怒無常」。話雖如此,由於富士櫻花色淺淡,以密雲天空作為背景,拍出適當的亮度相對重要。太暗,花朵會顯得暗啞灰沉,太亮,花瓣又容易與天空混在一起,只有適當的亮度,才能讓花朵顯得清晰通透。因此,可能的話,還是以 RAW 檔拍攝為佳。因為除了表現花朵之外,為了能夠展現較佳的灰度層次,以及利用畫面中的明暗區域加強視線引導,又或者配合枝幹組合呈現動勢,營造意境氛圍等等,在在都可能需要作出頗大幅度的後期調節。

dcf-travel-img-44887

dcf-travel-img-44888

dcf-travel-img-44889

dcf-travel-img-44890

dcf-travel-img-44891

以水墨枝幹掛帥的演繹手法,個人愚見,線條造型當是重中之重。然而這方面的表現技巧,絕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得清楚明白。更何況,即使同樣是模仿水墨,亦是各施各法,各馬各紥,唔同人唔同影法,難以一概而論。說得上是共通的,還是離不開如何適當運用諸如對比均衡、疏密聚散、輕重濃淡之類的基本原則。最難拿捏的當然是何謂適當,這既非一蹴而就,亦見仁見智,當中的要點,是切勿把注意力全放在主體之上,而是要留意畫面的整體佈局。

dcf-travel-img-44892

dcf-travel-img-44893

倒是光圏的運用可以具體一提。花卉拍攝有不少門派,有些喜歡朦朧夢幻,鏡頭光圏有多大用多大,有些則鍾情細緻清晰,唯恐景深不足,動輒收細光圏。然而拍攝水墨枝幹,為求營造適當的深淺虛實效果,選用適當大小的光圏控制景深,是重要的手段。光圏過大,線條會變成淡化的色塊,過小,又會化不開瑣碎的細枝,畫面容易變得凌亂。

dcf-travel-img-44894

dcf-travel-img-44895

dcf-travel-img-44896

至於取景方面,小弟依然推薦非獨門非秘技「五軸挪移法」 ( 請參閱拙文《紅梅一樹報春來 ─ 五軸挪移取景法》),透過不同的拍攝位置與角度,按實際情況整合前景背景,調節線條走向,只要多作嘗試,不難拍出別出心裁的演繹效果。


相關文章 -

河邊櫻妄想曲
紅梅一樹報春來 ─ 五軸挪移取景法
春暖隨風悄悄來 ─ 春花序幕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