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攝影人都知道何謂減法攝影,也認同減法攝影的主張。然而當中不少的人,卻未必懂得攝影減法。於是乎,很多時就只是將照片裁減,減到差不多只剩主體。
沿襲一般人對構圖的誤解,以為畫面建構只是關乎形體的安排,人們對減法攝影理解,往往離不開移除主體以外無關重要的形體。其實除了刪減形體之外,還可以有其他的「另類」減法。
減色彩
首先是減色彩。黑白相片,就是色彩減法到了極至程度。曾經稍為探究過彩色轉黑白的,都會領略到黑白版本去除色彩干擾的威力。對色彩的忽視或誤解,是不少攝影人的通病,最常見的,莫如動輒提高色彩飽和度。殊不知,這變相是增加色彩,是加法。很多時,色彩鮮明了,畫面中的形體數量雖然沒有改變,但卻因為更受注目,以至視覺上仿如有所增加,令人眼花瞭亂。相反地,適當的情況下調低色彩飽和度,淡淡然的可以讓作品呈現和諧之美。
原色相片。色彩略嫌過多及無序,分散了主體及畫面結構的注意力。
將不同的色彩都朝紅黃偏向調節,並稍降色彩飽和度。不寫實的着色,看起來反而更覺和諧自然。
進一步降低色彩飽和度。與前相片相比,只是見仁見知的程度上差異。
為求完整,也提供黑白版本,以作比較。
減細節
其次是減細節。利用大光圏或長焦距鏡頭,拍出朦朧散景,讓觀看照片的人忽略細節,就是一例。這也可能是最常用的減細節技巧,只不過很多人應用了也不自知。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應用過度,以致景物散到不可辬認,到頭來,畫面也是只見主體不見陪體。值得一提的是散景這東西並非攝影獨有,繪畫也有,只是散法不同。西洋畫中的配角人物或配襯景物,甚至主角身上不大重要的部位,往往都是求求其其的幾筆帶過,只留粗略的明暗色彩。有些人喜歡為照片添上仿畫筆觸,拍攝時用上重曝、搖鏡,又或者後製 PS,無論使用哪種方法,其作用並不限於模仿繪畫,同時亦收減少細節以襯托主體之效。
落在亂草堆的紅棉、翅膀破損的報喜斑粉蝶、城門河邊划艇會的碼頭,以上幾幅照片,拍的都是平凡不過的景物,然而色彩卻是吸引。後製編修添上繪畫筆觸,忽略形體細節,觀者的注意力便轉移到色彩之上。
以加為減
接下來介紹的減法最吊詭,可說是一個以加為減的方法;也就是建立規律,以實現減法效果。情況就如執拾家居,把所有的東西丟掉,當然整齊,但同時落得個家徒四壁。要保留有用的東西,但又要家居看起來簡潔利落,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使用收納工具。明明是多添幾個塑膠箱,觀感上卻是減少了雜物。這個方法拍攝小品人物,尤其好使好用。因為這類題材,尺寸千里,只要左右高低稍為移動,取景框中的景物就可以呈現出明顯不同的組合。拍攝大範圍的風景就相對困難得多,改變景觀組合,可能需要從一個山頭移到另一個山頭。
荷葉看似胡亂散佈,但至少仍有遠景近景之分。
利用池塘水面倒影,劃分出明暗不同的區域,便起「收納箱」之效。
還需一提的是,以上介紹的幾個「另類」減法,絕對可以綜合應用,以至自創新法。顏色分級 (color grading)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 請參考拙文《一圖搞清顏色分級》)。明明是為相片中不同的亮度範圍,添上特定的色彩,結果卻是起到簡化色彩之效。
左面冷色側逆光,配合來正側的暖色燈光,便拍出了藍橙色調效果,整理出色彩簡單的畫面。
場景中大量細節收藏在陰影中,對比一般照明看到的景像,便可知這依靠燈光造出的「減法」多麼有效。
簡而言之,減法攝影的重點在於結果;透過不同的手段,達致去除多餘之效。因此,要減除的不一定是形體,運用減法的目的,也不只限於突出主體,更重要的是突出主題。為了更能表現主題,可能是減色彩,可能是減細節,甚至是減內容。
減法攝影,攝影減法。熟習掌握不同的攝影減法,靈活運用減法思維,減法攝影自然手到拿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