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7月 30, 2022

十年攝事幾番新 @ 草根散記

 在書架上拉出一本舊雜誌,隨手翻閱,感慨轉眼之間,已十年。

為解決房屋士地問題,十年前,政府推出一項「維港以外填海選址」咨詢,一口氣提出多個填海選址的建議,烏溪沙榜上有名。此舉當然引起各持份者的關注。雖沒正式查證,但估計反對意見主要離不開兩類人士:一、環保支持者;二、既得利益者。而小弟,可能是介乎兩者之間。

dcf-travel-img-45615

小弟支持環保,但行動上主要表現為衫褲鞋襪着到爛、各類用品用到盡才會考慮放棄 (留意了,還只是考慮而已)。至於填海這方面,原則上是反對,但感情上是過意不去。因為過去數十年,以至此時此刻,小弟得以容身的那片遮頭之瓦,就是建築在填海得來的土地上面。無法想像假如當年的沙田沒有舖天蓋地的移山填海,又怎可以讓如今數十萬計的沙田友覓得蝸居。

dcf-travel-img-45613

但作為既得利益者,我反對在烏溪沙填海。除了一大堆人們早已列舉的理由之外,更重要的是在那些日子,烏溪沙曾經是小弟的攝影基地,為小弟提供源源不絕的題材;自然、都市、人文、生態,多種類型的景觀齊備。而比更重要還重要的,是就腳,由家居步行前往無需十分鐘。

dcf-travel-img-45614

無論如何,這次填海咨詢事件,在區內掀起了不大不小的波瀾,連串不同方式的意見表達,線上線下、實體網上,一應俱全。作為騎牆派,小弟對事件表示關注,對各種合法行動基本支持。而個人選擇的行動方式,就是用相機留住那可能即將被填海消失掉的景觀。於是,那年的三月,早、午、晚都間中出動,拍攝時間累計大約十六小時。

dcf-travel-img-45617

好一陣子的擾擾攘攘,隨着事件的不知是否有議,更遑論是否會決,沒多久便沉寂下來,烏溪沙依然故我,潮聲浪聲去而復來。拍了的一堆照片,基於環保原則,用得唔好嘥,選上十來幅,配上拙文一篇,電郵一 send,沒多久,竟然換來一個意外驚喜。文章後來刋載於某攝影雜的 2012 年 5 月號。

dcf-travel-img-45616

這次投稿,除了上述的「事件起因」值得一記之外,亦有些相關的「副產品」可以一提。首先,這是個人攝影器材數碼化之後的首次投稿,有其獨特的里程碑意義。所謂攝影器材數碼化,說白了,就是原用的菲林機鏡頭陸續罷工,加上菲林沖印費用愈見高昂,正所謂小數怕長計,何況數目也不算小,於是狠下決心,斥「巨資」購入 Nikon D5000 配 18~55mm Kit 鏡套裝。上述文中所用照片,全部就是來自此略高於入門級的數碼裝備。亦因如此,這「里程碑」同時亦鑴刻了小弟長久以來信奉的一個攝影信念:不在乎用甚麼拍攝,只在乎拍的是甚麼。即使只有普通的器材在手,創作空間依然廣濶。

十年過去,「里程碑」記載的信念依然未變,然而攝影器材已不知不覺間有着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一次攝影班外影,開始時見一眾同學相機在手,隨便點算,手持單反者,唯我獨尊。到拍攝進行時,不時要放下身段趴在沙灘上取景的,同樣只有小弟一人。點點沙粒刺激神經未梢,仿佛無數短訊,毫不含糊地告知小弟:仍用單反,要麼不是習慣,就是情意結;再不然,就是「巨資」籌措尚未足夠。

相關文章 -
拍在攝影邊上 @ 草根散記
P 圖隨筆 @ 草根散記
為何拍的照片不夠美?@ 草根散記
蒙古烤肉 @ 草根散記
意境堆砌 @ 草根散記
攝影。感染。羅大佑 @ 草根散記
構?還是不構? @ 草根散記
葉公好龍習攝心態 @ 草根散記
流水落花 scene 去也 @ 草根散記
進退之間 @ 草根散記
選擇困難 @ 草根散記
擁有畫筆便成畫家 @ 草根散記
構圖八達通 @ 草根散記
草根散記 @ 202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