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16, 2022

四點幾。三門仔。兩個鐘

早上見天色不錯,決定下午盡早出發,以便有充裕的時間拍攝。然而經過一輪不知所謂的擾擾攘攘,動身出門已是時候不早,結果四點多鐘才抵達大埔三門仔。

落小巴,走幾步,放眼一望,已禁不住暗罵自己一句:整乜搞到咁晏?太陽快要落山了!再前行,轉個彎,看見大街旁邊影着斜陽的平房村舍,又罵一句。繼續前行,邊取出相機邊自我埋怨,一路吟吟噚噚,不知就裡的人,肯定以為是精神失常。

dcf-travel-img-46505

可能是因為小弟為人老土,對那些簡單質樸,浮誇雕飾匱乏的人文景觀,總有着莫名其妙的偏愛。亦因如此,多年前曾有一段時期,不惜舟車勞頓多次往返拍攝大澳。後來遷住馬鞍山,因利乘便,烏溪沙加上旁邊的渡頭灣村,又拍上了好幾年。三門仔村的景致,毫無疑問屬於小弟杯茶,加上斜陽夕照,光影之美可期,所以才會自責不早點出門,而今落得個遲來等運到。

幸而失常只是表像,實質理智尚存,明白此時此刻,自怨無謂,拍攝最實際,連忙收拾心情,嗱嗱臨開工。隨便的走到海旁,朝着太陽方向,半逆光按了幾下快門。嘿!真箇是靈丹妙藥,之前停不住的自怨自艾,戞然而止。心想:至少有功課交了!稍為整頓行裝器材,便徑自走進村內,開始一段不枉此行的兩小時拍攝歷程。

dcf-travel-img-46506

dcf-travel-img-46507

就如「世界盃」那樣,公佈最佳球員無須等待決賽戰果,單是「三門仔漁民新村居民協會」對出的半開放式長廊,便足以確立不枉此行的評價。光影、質感、內容、氣氛,無一或缺。若問小弟為何喜愛這類題材,答案正在於「豐富」二字。場景中數不清的細節,足以讓人想像出無盡的故事。更何況優勢不止於此,穿過棚屋走到海邊渡頭,看近處悠閒的漁民作業,瞧遠方耀目的海光山影。隨後又走到「協會」對面一個疑似舞台的建築物,藉斜陽中的枱椅擺設,堆砌幾幅光影小品。

dcf-travel-img-46508

dcf-travel-img-46509

dcf-travel-img-46510

dcf-travel-img-46511

dcf-travel-img-46512

dcf-travel-img-46513

拍過了上述的一段,太陽已快要落到遠山的背後。雖然村屋上層的陽台,依然金碧輝煌,下層的門牆,卻只印着暗淡的餘輝。陰影處,各式的「衣食住行」默不作聲,落寞地反映着晴空的蔚藍。照片中空無一人,只記錄了時光的流逝。

dcf-travel-img-46514

太陽終歸下山了,天空的餘輝,水面的倒映,淡淡的紅,淡淡的藍,讓漂浮的小艇得享淡淡的溫柔。岸上的村舍、通道的雜物、路邊的空地,靜默地等待夜幕低垂。不知道屋旁的大樹,曾經欣賞過多少遍這樣的美景,才會長到現時這麼高?

dcf-travel-img-46515

dcf-travel-img-46516

dcf-travel-img-46517

dcf-travel-img-46518

dcf-travel-img-46519

回到「居民協會」對面的「舞台」,先前拍攝過,放在台上的一張摺椅,位置沒變,只換上了紫紅色的背景。走到台邊,倚欄眺望,細賞漸濃暮色中的色光變化;村戶陸陸續續地亮起了燈光 ……。

dcf-travel-img-46520

dcf-travel-img-46521

dcf-travel-img-46522

從地理位置看,三門仔位處吐露港的中央,背靠船灣淡水湖,左、前、右方分別與馬鞍山、大學和大埔遙遙相對,這格局,真的有點像個舞台,而且是個多面台。從生活方式看,相比高樓住宅的家家戶戶以大門劃界,這裡的居住環境是半開放式,日常生活既不着意掩飾,也不刻意迴避遊人的目光,彷彿上演着一齣不會完結的舞台劇,劇目的名稱,大概就是《悠然自得》吧。

dcf-travel-img-46523

人們常用夜幕低垂來描述從黃昏到入夜的時段,此刻站在三門仔這「舞台」之上,環顧四周,特別感覺到這形容的貼切。因為這「舞台」是開放式的,帷幔就是天幕,只等待明天太陽再度升起,這漁村又會上演新的一幕。


相關文章 -

大澳小品。詩意水鄉
十年攝事幾番新 @ 草根散記








星期六, 12月 03, 2022

像花雖未紅 ─ 再遇大棠楓香

 自從 2019 年初及年底,分別寫了《鏽色可餐,Art呃難分 ─ 楓香林內的反思 》和《割席不成再行騙,楓香林內覓新篇 》拙文兩篇,控訴大棠紅葉極具欺騙性之後,小弟已有兩年都沒有到大棠拍攝楓香了。然而日前,當「漁護署」網站的紅葉指數還是青翠嫰綠的時候,卻因為找到了新的拍攝理由,竟然不辭勞苦的跑到大棠「重操故葉」。理由或許不只一個,但當中最重要的,是延續最近一個名為「構圖多面睇」攝影班的內容。

dcf-travel-img-46450

構圖這東西,絕非三言兩語說得清楚,尤其面對向來都是倚重天才指導拍攝的業餘攝影人,講啲唔講啲,怕以偏蓋全;深入剖析,又怕嚇壞聽眾;因此近年小弟構圖課的內容,大致朝向全面導讀方式演化,由最初以視覺引導解釋常見的構圖法則,到加入美學原則,以至簡述中西美學,務求讓同學較為全面地認識構圖。

dcf-travel-img-46451

然而內容太多,時間有限,顧得講時又顧不得提供足夠的示例,若然沒有適當的課後跟進,恐怕會流於得個講字。如何是好?適逢時機湊合,靈機一觸,便想起了大棠楓香。

dcf-travel-img-46458

dcf-travel-img-46459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除非是設計擺拍,一般的攝影創作過程之中,構圖參與其中的,有三個階段:一、選景,也就是尋找、發現拍攝對像;二、取景,即是明確了拍攝對象之後,確定如何框選;三、後製編修。常見的構圖法則,例如三分法,比較適用於後兩者,而美學方面的知識,則是全程介入,當中在首階段尤其顯示威力。眼前的景觀是否可取?適宜用哪種形式發揮演繹?該強調的是甚麼?從無到有,攝影對像的確立,依靠的就是美學知識。平時說的某某人有攝影眼,能於看似無景之處發現美景,背後的原因離不開美感觸覺。

dcf-travel-img-46460

明乎此理,便不難猜到小弟選擇大棠楓香的原因。拍攝人像有 model 先決之說,拍風景也類似。面對日韓級數的紅葉楓景,拍不到好照片,需要認真檢討,而對着大棠級數的,則需要相當、非常、特別認真地運用美學知識,尋找、發掘、組織美景。

dcf-travel-img-46461

或者會有人提出疑問:無景之處遍佈香港,為何偏要選擇山長水遠,兼且人多勢眾的大棠楓香林?問得好,其實小弟也不喜歡趁熱鬧,然而人多兼夾著名,卻間接成為另一優點。人多,著名,於是拍攝的人就會多,作品數量也因而水漲船高,這便對拍攝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云云作品之中,請顯示出閣下的與眾不同。

dcf-travel-img-46462

dcf-travel-img-46463

「像花雖未紅」,這借來的一句歌詞,可能有兩個意思。首先,可解作楓香葉的顏色雖未算紅,但看起來仍然像花那樣美。其次,則是向我們提出疑問:這花雖不是開得嫣紅燦爛,你能發現她美之所在嗎?


相關文章 -

割席不成再行騙,楓香林內覓新篇
鏽色可餐,Art呃難分 ─ 楓香林內的反思
楓香四韻 @ 大棠紅葉 2017 (1)
淡妝濃抺總相宜,大棠楓香未紅時
楓即是楓 — 大棠楓香熱潮過後的小結
色即是楓,楓即是色 — 大棠楓香色彩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