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22, 2023

荷去何從 @ 草根散記

自從當初喜歡攝影,就是個雜家小子,除了一兩個例外,基本上沒有題材的偏愛,哪裡就手,哪樣覺得好看,哪樣覺得有趣,就拍甚麼。某年秋天某日,在烏溪沙因為追拍幾隻蝴蝶,偶然發現了一片蝴蝶天地,於是,就接連的到那裡碰運氣。碰了幾次,又偶然碰見一位不認識的拍友,言談之間,建議小弟到新田拍荷花,這才是首次聽到新田荷塘的大名。不過當時已屆夏荷水尾之尾,所以沒有坐言起行。然而,等到下一年的夏天,出動了。

dcf-travel-img-48677

初到新田荷塘,兩個字,驚艷。沒想過在香港,繁忙公路旁邊只幾分鐘的步程,就可以不花分毫地賞荷,大片的荷,大朵的荷。自此,拍荷,以至拍攝花卉,算是列作偏愛項目。

如是者,每年都會到此 N 遊。既拍夏荷,亦拍秋冬殘荷。雖然期間也曾到城中其他名塘拍攝,但仍以新田為首選,喜愛其天然風貎,鍾情其不事修飾。

dcf-travel-img-49433

dcf-travel-img-49434

dcf-travel-img-49435

可惜,天然的潛台詞是沒管理,這裡的荷花,基本上是自生自滅。而當管理到來的時候,對不起,要管的是水道,不是荷花。近幾年,新田荷塘就在天然與管理之間,無聲地衰落。

大自然的破壞,先是數年前的颱風山竹,大量樹木東歪西倒。這對荷花有多直接、多大的影響不得而知。總之,那年的新田荷花,連慘不忍睹也說不上,因為壓根兒沒幾株可睹。而近期的,就是連場黑雨。在通往荷塘西岸的小徑,之前被山竹吹倒的大樹,總算還留下狹窄空間讓人步過,而今,好些位置卻因為樹幹進一步下塌,不但要放下背包,瘦身纖腰,甚至要卑躬屈膝,方可穿越。

而水道管理上的影響,以攝影人的敏銳觸覺判斷,是一目了然。近年的殘荷,還未足夠的殘,已清理得七七八八。荷葉少之又少,都是零散光秃的斷枝。可能是水道分流的改變,自前年開始,植披有相當明顯的變化。不花筆墨贅述,總而言之,荷花少了,蘆葦、雜草多了。日前到訪,以往大至可以多人席地野餐的西岸斜坡,稍為深入,已幾無立足之地。只看一年說不準,接連幾年的低落,似乎足以判定新田荷塘不復當年。

dcf-travel-img-48681

dcf-travel-img-48682

dcf-travel-img-48683

近年常說氣候暖化,初冬的下午,熱得要人流汗。然而暖化只是人類在地球這小圏子的自作自受,大自然的大規律,人類暫時仍破壞不了。季節性的日出日落,萬載沒變。才不過下午四時許,西岸樹木的陰影,已遮蓋了大半個荷塘。蔚藍的晴天,在陰暗的塘面之上,倒映出一片深藍的幽鬱。就在那陰影的邊緣,冬日的斜陽,挽留着一片殘葉;一片殘葉,回憶着幾度斜陽。 

dcf-travel-img-48684

dcf-travel-img-48685

縱使新田荷塘真的從此遠去,但可以肯定,光影仍在。

dcf-travel-img-49436

 




星期日, 11月 12, 2023

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dcf-travel-img-48589

宋朝詞人辛棄疾,雖名棄疾,卻沒有放棄窒人的本領。名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表面上說的是自己,暗地裡是窒年青人,而且窒中要害。然而他並沒對此現像深入探究,當然也沒有提出對症下藥之策,以至時至今日,仍有不少生於安逸,本來生活得開開心心的年青人,偏愛攬愁上身。到底愁的滋味有何吸引之處?這可說是個千載未解的問題。

dcf-travel-img-48590

dcf-travel-img-48591

學術討論留給學術界,這裡回歸攝光寫影。話說某天,Charlotte 傳來小紅書屏幕截圖及連結,內容是關於甚麼疼痛文學女主,並說有意抄橋。細看,照片色彩偏向沉鬱清冷,主角女生的確面帶愁容,然而表現卻略嫌敷衍。心想:也罷!如此疼痛,頂多只是蚊叮痒痛而矣。隨手回覆:Easy!之後便約好日期,展開一段簡短而又多愁善感的「天涼好個秋 vs 新詞強說愁」之旅。

dcf-travel-img-48592

dcf-travel-img-48593

dcf-travel-img-48594

dcf-travel-img-48595

dcf-travel-img-48596

要抄橋,我才不會選那些甚麼疼痛文學。找靈感,搵參考,唐詩宋詞多的是。「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只一首四句,已能為拍攝計劃定下框架。時間,午後黃昏。地點,古原太高太遠了,小弟並非好高騖遠的人,還是選海邊吧。烏溪沙旁邊的渡頭灣,雖不太古,但簡樸。驅車?甚麼車?港鐵,一次付款,規定時限內可以來回往返多次,一次拍不好,還可以 take N 嚟過。至於服裝,也不必出動唐宋風格的漢服吧?得過且過,casual wear 已 ok。須知這回合,重點在於表現憂愁傷感,其他的都是次要,除了 model。

dcf-travel-img-48611

dcf-travel-img-48598

dcf-travel-img-48599

dcf-travel-img-48600

dcf-travel-img-48601

拍攝人像,從來都不是攝影師單人匹馬可以搞掂的事,感覺系主題尤其如此。色、光、構圖都對了,model 的甫士情感表現卻未能到位,也就功敗垂成。相反,即使只是偶然巧合,即使只是短暫瞬間,抓得住一剎那的 in sync,捕捉到適當的表情體態,啱 feel,就能為好片打下根基。因此,假若攝與被攝溝通良好,心靈互通,有共鳴,出好片的機會就高。若說這次拍攝的成功率偏高,亦應該歸功於此。Charlotte 想拍的,也是我希望能夠表現的,動機相同,目標一致,即使這不足以成為靚相的保證,但至少是創造了有利而且關鍵的條件。

dcf-travel-img-48607

dcf-travel-img-48608

dcf-travel-img-48603

dcf-travel-img-48604

dcf-travel-img-48605

dcf-travel-img-48606

實踐證明,計劃可以草率,準備可以求其,主題,卻不可偏離。聽過聖經上有這麼的一段嗎?「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原來攝影也類似。主題明確,由日拍到夜也不會偏離。從車廂中的淡淡斜陽,到沙灘上的暮色蒼茫,再到夜幕低垂時份,小路旁邊、碼頭一角,以至手機屏幕的孤光暗影,還有後來公園裡清冷夜色中微暖的燈光,整過拍攝過程中,愁緒,就似是插在敞開窗戶旁邊的一注香,上面燃燒着的幾點紅,隨風明暗,看不見火焰,卻不熄滅。

本文 model : Charlotte
ig : char.lotte.ll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