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使問阿貴,肯定又係因為地球暖化。
每年五月,荷花攝影愛好者整裝待發。然而今年,時屆五月下旬,綜合探子回報,城中大小荷塘仍只是小花三兩,未成氣候。屈指一算,半信半疑,時候應該差不多了吧?於是翻查以往拍攝日期記錄,一查之下,對探子報告更是少信多疑。為求真相,即使最懶的人也要親自出馬。
到了城門谷公園,由下而上貼地考察。先往下塘,放眼一望,下圖就是該時該處該模樣。
【圖一】
移步中塘,仍是一片青蔥。花蕾還是有的,然而顏色青綠、嬌小玲瓏的多。
【圖二】
再到上塘,頓感名副其實。配得上塘稱號,就是要比前兩者高級一點。花開一朵半,紅蕾三數。
【圖三】
幸而小弟見慣差劣場面,即使如斯境況,尚能沉着應對。目光往返掃描荷塘三遍,迅即鎖定可造之材:1、2、3、4。開機!
【圖四】
假如說小弟於差劣場景之中,取景位置、拍攝角度無所不用其極,那麼,這回可說是有點超乎極限。首先,城門谷上塘的「極限」相當明確。以當日花開狀況而言,走到老遠的對岸拍攝不計,適合取景的位置,就只有上圖所見,長約十多二十米的的欄河旁邉。當然,在這範圍內可以往返走位,高炒低穿。留意,是低穿,而非低炒。因為欄河是有裝飾格柵的 (見圖三),謝絕低炒,只能穿過格柵取景。
取材選擇少,位置限制多,以至好些相信合乎要求的構圖,即使半身探出欄河也難以拍攝得到。解決方法是借助大自然能量,風吹荷動,捕捉花與葉於短暫瞬間形成的組合,故稱之為超乎極限。
整個拍攝過程,可用現成詩句形容:遠近高低各不同。欄河旁邊,不分遠近高低,鏡頭可以拍到目標主體的位置,大概都嘗試過。較為經典的,就是於 1 號位拍 4 號花,4 號位拍 2 號花。如此刁鑽,目的主要兩個:一、增加前後景以表現深度;二、尋求更佳的花葉組合。心水清的讀者,不難看出以下作品之中,為數近半,紅荷的存在旨在點題,荷葉才是真正的功臣。
#1
#2
#3
#4
看過之拍攝成品之後,對攝影中的所謂反差,或許會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