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0月 31, 2024

攝林外史之以柔替剛 @ 草根散記

前文提到,數碼攝影發展初期,菲林數碼孰優孰劣,還是有着不少爭論。然而即使愚昧如小弟,也明白爭拗無謂,因為前車可鑑。前車,就是音響技術。

類似的爭論,在數碼錄音面世的初期,同樣出現於 Hi-Fi 發燒圏中。戰果如何?遠早於數碼攝影普及之前,已經一清二楚。當然,正如時至今日,仍有人忠誠於黑膠碟「si-li-sa-la」的雜音那樣,鍾情於菲林味道的大有人在,即使那些味道是用數碼科技模擬出來的,也在所不計。話時話,為了追求那種獨特的味道與質感,拍菲林、入黑房、又沖又曬搞出一幅照片,小弟認同,亦欣賞。但若只以菲林拍攝,然後數碼掃瞄、數碼打印,又似乎有點兒 ……

過去的四分一世紀,數碼科技為攝影帶來的改變,既深刻,也廣泛。然而本文既曰外史,眾所周知的略去不贅,只選幾項唔講唔覺,講出來又似乎真有其事的分享一下。

消失的秘技

無需特別統計,眾多攝影題材之中,論內容豐富多樣,入門容易,廣受歡迎,非風景莫屬。因此,隨着數碼科技帶來的普及,亦帶旺了一些進階級的風景拍攝技術及器材。而當中一種頗原始、近乎秘技級別的技術,搖黑卡,亦得以從小眾高手走向大眾。然而好景不常,搖卡的技術要求高,即使數碼相機可即時回放檢視,take two 修正,但要搖出滿意效果絕非容易。而在差不多同一時期,拍攝風景的濾鏡配套,無論在樣式、功效及方便程度,均有長足進步,加上編修軟件的落井下石,搖卡秘技可說是方興即艾。

沒落的濾鏡

上面提到,風景攝影帶動了濾鏡的普及。然而亦因為數碼的到來,多種濾鏡逃脫不了沒落的命運。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那些用來大幅改變色溫的顏色濾鏡。因為類似的效果,無需後製 PS,拍攝時調節一下白平衡可能已經搞掂。Skylight (天光濾鏡) 與 UV (紫外光濾鏡) 變得可有可無,相繼被下放成為保護鏡,之後再被名副其實的無色保護鏡邊沿化。有了數碼影像疊合技術,高減光度的 ND (中性灰濾鏡) 可以放棄。GND (漸變灰濾鏡) 呢?如果熟用後期編修,又不介意影像疊合的話,一定不會選擇 GND。拍一組包圍曝光,然後將幾個亮度不同的影像疊合,做出的效果,肯定比 GND 好。

退化的鏡頭

讀者或感奇怪,鏡頭於拍攝而言,可說是最前線的兵器,質量至為關鍵,科技進步,怎會不進反退?卻原來,真的會。因為數碼 profile,可以彌補不少光學上的缺憾。暈影、變形、色差,只需後期編修撳個制,甚至拍攝時於相機上設定選項,便大致可以搞掂。在此前題下,堅持認真不一定輸,但肯定蝕底。須知道,要以硬件技術解決類似的光學問題,即使技術上可行,成本,以至重量,相信亦非等閒。因此,無論是從金錢支出還是體力付出方面考慮,某程度的光學質量退化,大家亦樂於接受。

dcf-travel-img-50569

圖中上方的照片算不上甚麼佳作,然而卻顯示了數碼攝影的優勢。首先,照片是以三幅採用包圍曝光,拍出不同亮度的影像合成 (下方三小幅)。若非數碼處理,以菲林年代的黑房加光減光技藝,難以做得如此細緻。若依靠 GND 拍攝,更是不可能的任務。除此之外,此組包圍曝光只是手持拍攝,沒有用上三腳架。因此,三幅影像除了亮度差異,亦有相當程度的位移。Photoshop 的影像對齊功能,解決這問題輕而易舉。換言之,應用 PS 影像疊合,以往又 GND、又腳架、又黑房處理也弄不好的照片,在數碼年代,就是那樣的手到拿來。

攝影因為數碼化而帶來的「暗改變」,除了上述幾項,可列舉的仍有不少。就以相機本身為例,因為數碼才可以無反,反光鏡沒有了,光學觀景器可以取締,機械快門可以換作電子快門等等。各式各樣的改變,共通之處是「以柔替剛」,以電子取代機械,以軟件取代硬件。這可說是數碼化的大趨勢,適用於不同的應用領域。仍以數碼化先行者音響為例,以一台電子琴頂上一隊 band,已是陳年往事。相信可見的將來,數碼攝影的發展,仍會依循這個軌跡。


星期三, 10月 30, 2024

攝林外史之曬相與編修 @ 草根散記

 時代在變,攝影也變,而且愈變愈快。

田顧過去五十年攝影發展,菲林、數碼,各佔半場。先說上半場。攝影面世至今約二百年,然而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仍算不上是真正普及的玩意,直至七十年代,配備先進攝影科技的相機進駐銷費市場,機種百花齊放,而當中「儍瓜機」的蓬勃發展,堪稱攝影平民化的重要推手之一。既曰之一,當有之二,那就是快速沖印。儍瓜機配合快速沖印,前後包抄,三爬兩撥便攻陷了每個家庭,至此,攝影堂而皇之走進尋常百姓家。然而,當時大部份的人並未有意識到,攝影普及化的光輝歲月,正是菲林沒落之時。

菲林快速沒落的原因,正是數碼攝影的急速冒起。儘管數碼攝影普及初期,菲林數碼孰優孰劣,還是經歷不少爭論,然而這段時期相當短暫,只三兩回合,菲林攝影便「升格」品味嗜好,數碼攝影成為俗世竉兒。隨後的日子,數碼攝影如何發展,屬於「近代史」範疇,暫且不贅,先分享幾則「攝林外史」。

dcf-travel-img-50480
改變的不只是硬件及軟件,還有觀點與態度。

剛才提及快速沖印,表面看,這東西就是予人方便,殊不知,對攝影文化的影響也不簡單。和很多自動化操作相似,快速沖印作為自動化黑房操作,帶有相當程度的簡單化及一般化,高級黑房技藝缺如不在話下,就連基本的局部加減光暗也欠奉。簡而言之,只出行貨。當然,在普及的大前題下,行貨照收無可厚非,但對一些目標是攝影而非影相,將自己拍攝的照片視為作品的人而言,滿足於快速沖印的結果,確乎有點兒嬉。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兒嬉大有市場。那些年,不少攝影會設有 3R 月賽。亦有攝影高手,因為深明快速沖印效果一般,每當偶有所得,拍到似有參賽沙龍潛質的作品,沖晒環節便邀請行內認可,入圍率高的打龍專家代勞。如此攝影生態底下,雖然專業的依然維持專業,但業餘圏中,便逐漸形成了一種有前冇後的攝影文化。

只拍不修,後菲林時期的攝影普及,既是只走了一半,但也敞開了半度門,造就了數碼攝影的急速興起。影完即刻有得睇,又唔使慳住就住,這比菲林拍攝要強得多。然而不需多久,人們便發現數碼優點不止於此:拍不好,還可以自己執耶!因為有「數碼暗房」,後期製作又被重視起來。

然而數碼編修的發展,也經歷過蒙昧時期。在此期間,高度調味、過度銳化的影像比比皆是,而正值此時,HDR 技術亦進入人們的視野,一時間,誇張過火儼然是後製的標杆,Halloween 造型般令人驚嚇的照片,不必等待十月底應節,長年存在。到過火熱潮稍退,各種調色風格又接踵而來,日系、青橙科幻、花樣年華、高級黑金、偏藍偏紅 ……,各適其色,應有盡有,不應有的,也有。

有趣的是,正當「數碼暗房」狂勢回歸,同一時期卻出現主張完全相反的 JPEG 直出主義,這可能是後菲林時期衍生的有前冇後思潮,於數碼年代的延續。

無論如何,數碼攝影發展一段期間後,人們對後期編修的重視,還是佔了主導。主導到甚麼程度呢?除了整色整水,改變光影結構之外,大幅度的移形換影、移花接木,也愈來愈為人所接受。攝影逐漸朝着不擇手段,但求結果的方向法展。雖然還有忠於寫實的族群,堅守着新聞、紀實的原則,但從整體攝影人口而言,寫實忠粉所佔的比例,已是愈來愈小。更何況,那邊廂,AI 來了!

dcf-travel-img-50479

以上提到的,只是攝林外史的小部份。有幸於過去半世紀充當攝影塘邊鶴,眼晴望着取景框的同時,亦可旁觀攝影生態的轉變。感嘆之餘,看着書架上幾本菲林鼎盛時期的珍藏,問題來了:攝影初衷,可有改變?可要改變?

 

星期六, 10月 12, 2024

雜裝廂中的街坊裝

 年初,朋友傳來一則文青打卡推介,地點是車公廟體育館。體育館毗鄰沙田秦石邨,建築期間,小弟差不多每天都會途經,看着它從無到有。啟用之後幾年,那路線退出了小弟的生活圏,便也沒留意它了,看到了推介,才知道原來別有洞天。

由於傳說是文青打卡點,收到消息之後,也曾打算找個文青女生前往試拍,不過後來又不知為何,不了了之。直至不久之前,形象不大文青的 Gigi 又重舊事,便前往打探一下。

dcf-travel-img-50439

dcf-travel-img-50440

dcf-travel-img-50441

一般康文處轄下的體育館,大都以實用為主,有些更處於多功能的市政大樓之內,與街市、大牌檔並駕齊驅。而車公廟體育館,除了獨立存在之外,建築亦頗具特式。根據發展局網頁描述,「布局層層遞進 …… 引入陽光和自然景觀」,除了體育館應有的設施之外,更留有大量與體育沒直接關係的公共空間,而正是這些空間的運用,突顯其與眾不同,卻又與周遭的多方面融合,包括社區、大自然、以至攝影人非常重視的光影。因此,踩場不過十分鐘,便確定地點屬可拍之材,決定擇日進行。不過,由於要配合角色關係,演繹肯定不會沿襲傳說中的文青路線。

dcf-travel-img-50423

dcf-travel-img-50424

拍攝當日,Gigi 以一身不是運動服,但又酷似運動服的裝扮亮相。若然不拍攝,直接入 gym 做健身也可以。這身穿搭,相當程度而言,不乏街坊裝意味。

dcf-travel-img-50425

dcf-travel-img-50426

探討一下何謂街坊裝。按照一般理解,街坊裝基本上就是最低限度可以見人的裝束。特徵在於人家看見你的穿搭,覺得你像街坊。例如以家中慣常穿着的衣服走到街外,又或者外地遊客,入鄉隨俗穿上本地人的便服,都可說是街坊裝的體現。街坊裝不分季節,不分早晚,不分貴賤,不分文化,存在於世界上的每個有群體生活的角落。表面看,街坊裝沒有既定款式,也沒有配搭規限,然而小弟愚見,貴為獨特的穿搭裝扮體系,當中仍有不可背棄的原則。微妙之處,在於既融入群體,又能保留自我,不刻意裝扮,卻又與眾不同。

dcf-travel-img-50427

dcf-travel-img-50428

dcf-travel-img-50429

留意到沒有?融入而不失個性,不刻意卻又與眾不同,剛才描述的街坊裝重要元素,這次拍攝選定的人與景,都具備了。

dcf-travel-img-50430

dcf-travel-img-50431

dcf-travel-img-50432

然而即使如此,拍出來的結果不一定能保留街坊特質,關鍵還要看攝影師如何演繹。須知道,喜歡拍攝女像的拍友,往往都有既定的女神形像。假如說上帝按照自的形像創造人類,那麼,這類拍友就是按照自己心目中的女神輸出影像。

dcf-travel-img-50433

dcf-travel-img-50434

dcf-travel-img-50435

dcf-travel-img-50436

dcf-travel-img-50437

dcf-travel-img-50438

當然,小弟作為隨機應變派草根攝影人,向來信奉無女神論。個人偏好不能說沒有,但在沒有主題前設的情況下,主導取材取景,影響拍攝結果的,主要還是當下場景、光影,以至人物所提供的綜合感覺。街坊元素當前,這次拍攝,街坊裝 DNA 肯定少不了。然而另一方面,這體育館的建築特色使然,從頂層天台至樓下,由戶外到室內,短時間內已提供了多樣的色光形影素材,儼然是個可以配搭不同造型裝扮的「雜裝廂」,以至拍出來的這輯照片,以「雜裝廂中的街坊裝」為題,似乎也不為過。


本文 model : Gigi
ig : twc._.q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