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14, 2024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四、18% 反射率 )

上回的一堆文字,只說明了選擇中間灰作為「正確曝光」標準的理由。並沒有從物理上定義中間灰有幾灰。相比灰姑娘的灰,中間灰是深?還是淺?

關於中間灰的標準,曾聽過不少傳言。其中一種說法是和膚色亮度接近,這樣定,拍人效果好。另一說法是接近大自然常見的亮度,意思大概是大片草原或樹林的亮度。然而稍加思考,便知兩者都站不住腳。不同人種的膚色相差很遠,大自的亮度更是千變萬化。
事實上,中間灰的定義有多種,為免亂上加亂,先說現時攝影人慣用的,就是18% 反射率 (18% reflectance) 呈現的灰度 。一張灰色卡紙,若然將18% 入射的光線反射出來,那灰的程度就是中間灰。合理疑問:既曰中間,為甚麼是18% 而不是 50%?初步解答:因為亮度的增減並非線性。附圖大致展示出曝光值、亮度、灰度三者的關係。
解釋一下圖中三列數字。最上一列是相機內置測光表的EV讀數。0EV 時拍出中間灰,+1EV 拍出淺灰,-1EV 拍出深灰。中間一列是相對亮度。假設 0EV 拍出的亮度是 1,以 +1EV 拍攝,亮度倍增,所以是 1x2=2;以 +2EV 拍攝再次倍增,所以是 2x2=4。至於 -1EV,就是亮度減半,所以是 1x1/2=1/2 ……。最低一行是反射率,18% 是中間灰,光源亮度不變的情況下,亮度倍增即是因為反射率倍增,所以是18%x2=36%,再倍增就是 36%x2=72%。再倍增呢?超越 100%,爆煲了!暗的方向發展還好,至少理論上可以不斷減半沒下限。可是現實並非如此,純白與純黑的皆不存在。目前普遍將最白與最黑的反射率,分別定義為 95% 與 3.5%。


看過附圖,距離深度解密 18% 只有兩步之遙。
第一步。該圖告訴我們,曝光逐級加一而上,亮度卻是每次乘二倍增。換言之,灰度的遞增是線性,亮度卻是非線性地以幾何級數上升。因此,計算亮度的平均值,要用幾何平均而非算術平均。
第二步。該圖亦展示了反射率與亮度的對應關係,可見反射率亦非線性,因而平均值亦應以幾何方式得出。95 乘以 3.5,等於 332.5;然後開方,得到的幾何平均值是 18.2。Bingo!
成功解密 18% 又如何!有乜用?仍是那句:坦白講,真係冇乜用,得個知字。然而既作補充,亦求完整,以下介紹多幾樣沒啥用途的東西。
翻查歷史,以 18% 作為中間灰始於 19 世紀末的印刷行業,印刷工人以此作為調控油墨流量的參考。後來,這灰度被發明分區曝光法 (Zone System) 的安素.亞當斯(Ansel Adams)收編,作為第五區(Zone V)的影調基準,從此與攝影結緣。隨後柯達出品的 18% 灰卡,成為了業內的實物標準。
到後來彩色印刷發展出一套 LAB 色彩標準,其中 L 表示亮度。當 L 為 50% 時,其灰度大約等同 18.42% 反射率,與 18% 相差不遠。
然而也有相差甚遠的,而且是來自頗具聲望的美國國家標準協會 ( ANSI )。ANSI 有一份關於調校手持測光表產品的文件,建議以 12~13% 反射率作為中間灰,還提及誤差 1~2% 可以接受。有兩點值得留意。首先,只是建議,跟唔跟由得你。其次,範圍頗寬鬆,連可接受的誤差,可以是介乎 11~14% 之間。小弟常說攝影是差不多的藝術,至此,信喇掛?
至於 12~13% 何來,有待稽考,更值得留意的,反而是另一類中間灰的定義。在此之前,不論是 18%、12%,以至其他數值,說的都是反射率,但可有留意,數碼相機的檢視屏、電腦屏幕、手機屏幕,全都不是反光,而是發光的。應用於發光的屏幕,色彩亮度有截然不同的表示方式。例如常見的 sRGB,中間灰就是(128,128,128),16 進制表示就是 #808080。
發光而唔係反光?咁就大件事喇!下回分解。不溫馨,不冷漠,中性提示,下回內容重要、貼地、實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