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1月 13, 2024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三、中間灰 )

前文提到,若以某光圏、快門、ISO 設定組合拍攝,拍得到中間灰色的亮度結果,為之正確曝光。接下來要討論的,當然就是中間灰。

中間灰,英文 middle grey,又稱中性灰。這個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介乎純黑與純白之間,是不同程度的灰色,而位處中間的,就是中間灰。以拍攝結果呈現中間灰為正確曝光的標準,理由何在?


撇除色彩,照片就只是深淺程度不同的灰色。
正常的照片,不論彩色還是黑白,必定存在着介乎最暗與最亮之間的中間亮度。

試想想以下的案例。聖誕老人到某國家派禮物,該國政府為免選擇太多有爭拗,規定每個區域只可派發一款禮物。聖誕老人手頭上有多款禮物,適合不同的年齡層級,每個層級的年齡跨度為五年。例如禮物 A 適合 11 至 15 歲,禮物 B 適合 12 至 16 歲,禮物 C 適合13 至17 歲 ……,如此類推。在此情況下,聖誕老人該以甚麼作為參考,才會令派發的禮物,最大程度地滿足某區域的住戶?一個很常用亦合理的選擇,就是該區域人口的平均年齡。平均年齡是13的派 A,14 的派 B,15 的派 C ……,如此類推。
同樣道理,感光元件只能記錄一定範圍的亮度,即所謂動態範圍,太暗太亮的都記錄不了。要最大可能完整地記錄場景的亮度資訊,方法就是選取場景亮度平均值,並以此作為記錄的中間值,也就是中間灰。比這亮度光一點的,就是淺灰,暗一點的,就是深灰 ……
然而將 B 禮物派發到平均年齡是 14 的區域,並不保證適合該區的所有人,因為平均值不能反映年齡分佈狀況。假設某區有 20 人,當中 14 歲的 2 人,11 歲的 9 人,17 歲的也是 9 人,計算平均年齡仍是 14,於是向該區派發 B 禮物,結果只有兩人適用,改為派發 A 或 C,反而同樣會有九人適用。


將平均亮度置於可記錄範圍的中央,只是一種「好過冇」的策略,並不保證可以完整記錄亮度資訊。假設相機可記錄的曝光範圍是 15 級,若按照相機測光的建議去拍攝,比中間亮度高出或低出 7 級的,就有可能記錄不了。正因如此,才需要搞出更多解決方案去彌補這缺憾。當中包括多重測光模式,對場景亮度分區測量,嘗試作出更好的估計;重點測光模式,針對場景中必須記錄的區域,作重點測量;還有曝光補償功能,加多少減多少曝光,交由拍攝者自行斷估解決。
將場景平均亮度當作是中間灰的方案,不完美,但合理。即使現時已發展出多種測光模式,這中間落墨的原則依舊不變。可是,中間灰到底有多灰?有標準嗎?標準如何定義?又待下回分解。
溫馨使人失去警覺,冷漠提示,下回內容將會更不知所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厭惡其煩,再談曝光 ( 五、入射光與反射光 )

考慮以下個案。在亮度均勻的房間裡拍攝,以平均測光模式,配合光圏先決自動曝光,拍攝一幅像 【圖 1】 那樣, 由深灰、中灰,淺灰三色面積比例相同的平面圖 。三色份量相同,平均亮度就是中灰,因而拍出的結果,三種深淺的三種灰度應可正確還原,仍是 【圖 1】 的樣子。 【圖 1】深灰、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