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2月 27, 2024

不似大棠,勝似大棠 – 荔公紅葉

每年聖誕前後,是否有人頂白不得而知,跟紅,就一定有,因為這是追紅拍葉的時節。

論拍攝紅葉熱點,外地不計,本港聖地非元朗大棠莫屬,那裡有全港最具規模的楓香林,每年都吸引大量的追楓人士,當中或可找到小弟的身影。

初拍大棠楓香,主要是因為紅葉稀有,置身大片的楓香林任拍唔嬲,只感覺到葉多眼亂,選擇困難。拍過幾年之後,那份感覺,雖則依然可用葉多眼亂、選擇困難來形容,然而解釋卻是截然不同。之前的,是正評;後面的,雖不算是帶有貶意,但至少不是那麼的正面。

原因有好幾個,成本效益的考慮,是其中之一。就如近年城中觀賞花卉的栽種愈見普及一樣,紅葉的觀賞點,過去幾年同樣愈來愈多。加上網絡資訊日趨發逹,全港各地的窿窿罅罅,紅葉已難覓藏身之所。當初的所謂隱世秘境,隨着相機手機打卡群眾紛至沓來,逐一曝光,難逃一攝。宜攝地點增多,自然會有比較;有比較不一定有傷害,卻肯定多了考慮。先不論好醜,大棠山高路遠,就手這方面,難免失分。反觀非大棠紅葉景點,除了就手之外,往往亦有其獨特之處。日前側聞荔枝角公園有小量楓香漸紅,正是因為就手,不多考慮便動身起行。誰料不拍由自可,一拍之餘,相比之下,成本效益高下立見。

dcf-travel-img-50753

dcf-travel-img-50754

dcf-travel-img-50755

成本之低顯然易見。荔枝角公園與港鐵美孚站近在咫尺,只要有適當的相機鏡頭跟身,行過路過,隨時可拍。至於效益方面,主要在於景觀配襯。唔影唔知,原來嶺南之風的中式園林,要為紅葉景觀加分,竟是如此的輕而易舉。以上列出的三幅照片,就是在嶺南之風近大門入口處取景,於幾個不同位置,以水池對岸的亭台為背景,分別以幾枝樹幹作前景,或納入曲橋,以至人物作配襯拍攝而成。翻查拍攝記錄,拍得三幅相片所需時間不足十五分鐘,期間為了選景試位攞角度,來回走動的距離,前後左右最多不會超過二十米。

類似的拍攝手法,其實是借現場景觀過橋。主體是楓香,對焦點亦在楓香,然而失焦之處,散景之中,各種不大清晰的景物,不但加強視覺美感,亦平添不少意境內涵。整體效果而言,可說是楓香不多,畫意卻也不少。

dcf-travel-img-50756

dcf-travel-img-50757

dcf-travel-img-50758

拍攝人像,有所謂景帶人,人帶景的拍攝手法,簡而言之,就是人物與景物的有機配襯。難聽點說,要是 model 樣子身型並不怎樣標青,不妨多用這類手法。其實,拍攝花卉,以至其他主體明確的題材也一樣。當主角可以獨當一面之時,隨便拍也會合格。然而,當主角沒那麼起眼之時,善用主體以外的各種元素,包括景物與光線,配襯得宜,絕對可以令作品生色不少。

 




星期一, 12月 16, 2024

練攝影,練影花 – 港系花攝

經常聽到人們說學攝影、學影相,但不知怎的,練攝影、練影相,聽起來感覺就是怪怪的。或者有人會反駁:唔係喎,好多時都有前輩師兄話,影多啲就得架喇。持這論點的人,肯定不知道「影得多」與「練得多」的分別。單靠由早到晚到籃球場跟隊鬥波,還是練不好射三分的。某些技術,就是需要獨立、集中、反覆練習,方能好好掌握。

dcf-travel-img-50656
練習要訣之一,就是不拘一格拍素材。好景固然要拍,不理想的,也拍。

回顧小弟多年攝影教學所見,業餘圏中,願意花時間練攝影的,是稀有品種。既是業餘,又不願花時間練習,要拍出相當的水平,能依靠的,若非天材,就是運氣。自問天份不很高,也深知運氣不受控制,因此,練攝影可說是小弟的常設項目。而踏入十二月中旬,又是練習花卉拍攝的時候,因為每年大約在冬季,就是冬春花卉拍攝週期的開始,接下來的幾個月,不同種類的花卉接連開放,直至下一年的春末初夏。然而一如以往,小弟首先用作「練靶」的,卻是春秋都會盛放一回的香港市花洋紫荊。

dcf-travel-img-50658

dcf-travel-img-50659
同一組花葉,練習以不同的方式演繹,體驗不同的效果。

為何要選洋紫荊?無他,唔理好醜,最緊要就手。就手是肯定的,香港到處都是洋紫荊,但以醜來形容,除了委實不敬,更與事實不大相符。雖然,當中又或多或少與其「醜」有關。── 務必留意,醜字加了引號。

dcf-travel-img-50660

dcf-travel-img-50661
既可對同樣的花以不同角度拍攝,也可練習在站在同一位置,尋找不同的景觀。

洋紫荊其實不醜,單看花朵,更是婀娜多姿。看那幾片花瓣,還有那幾絲花蕊,彎彎的線條,紫紅與淡黃的色彩過渡,再加上花瓣紋理的加持,醜,是說不過去的。然而俗語有云「三個女人一個墟」,綜合感覺才是關鍵,三位嚦嚦鶯聲的女士走在一起,結果是吱喳吵耳還是清翠悅耳,要視乎當中的組合與安排。洋紫荊就是如此,一多,就易亂。加上花葉色深,盛開之際,大範圍看,往往就是雜亂的叢叢深綠,配上無章的點點紫紅。

dcf-travel-img-50662

dcf-travel-img-50663

dcf-travel-img-50664
花、葉、枝,都可以呈現多種形態,配合起來,變化就是無窮無盡。

小弟認為洋紫荊是不錯的花攝練習素材,與好醜並無直接關系,更多是因為當中的亂,箇中的難。其實,以拍攝喬木花卉而言,亂與難並非洋紫荊的專利,只不過是相比其他幾種冬春名花,諸如梅、桃、櫻、李等等,洋紫荊的亂與難,是略勝一籌。再加上香港地狹人多景觀雜,拍將起來,對攝影師的取景構圖、用光運鏡、傳情創意等多方面的功夫,要求相對較高。

dcf-travel-img-50665

dcf-travel-img-50666

dcf-travel-img-50667
正光、炫光、逆光,熟習光線,善用光線,更能拍出不一樣。

在香港拍攝花卉有多難,其實也不用描述太多,只要將城門河畔的櫻花,與日、韓,以至國內的櫻花景點作出比較,自然清楚明白。正因為獨步單方,小弟索性將其美稱「港系花攝」。人像拍攝有日系韓風,花卉拍攝來個港系,又有何不可?

dcf-travel-img-50668

dcf-travel-img-50669

dcf-travel-img-50670

dcf-travel-img-50671

dcf-travel-img-50672
自我要求於同一地點,以單一鏡頭,短時間內拍出多種效果,是極佳的訓練。

港系花攝的要旨,簡而言之,就是於無聲處發驚雷。看似冇景,硬要拍出好景,可說是匯聚了取景、構圖,以及美感營造的技藝精華。不敢說是花攝技藝的天花板,但至少也可以說是半條木人巷了。






 

上善若水,北區有園 ─ 中式畫意

冬春交替 (1) ,頂白跟紅 (2) ;上善若水 (3) ,北區有園 (4) 。 【注釋】 1、冬末春初之時。 2、冬末紅葉,以及諸如梅、桃、櫻、李等冬春名花,即使色彩濃淡不同,色相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非紅即白;頂白跟紅,意指這段期間好攝之徒都忙於拍攝冬春花卉植物。 3、上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