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1月 13, 2025

遙知不是雪 ─ 嘉道理白梅

「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每次拍攝白梅,都會想起這王安石的詠梅詩句。然而即使遠望枝頭點點亮白,即使嗅不到暗香,也絕不會聯想到是雪,因為這裡是香港,降雪記錄絕無僅有。

dcf-travel-img-50872

每年農曆年前後,嘉道理農場都會迎來冬春花卉盛放,而當中最受歡迎的,應數本地較為罕見的梅花與山櫻。這裡的山櫻肯定冠絕全城,盛放之時,山頭滿佈,足以墟冚形容。相比之下,梅花數量不多,而且零散分佈於農場各處。但即使如此,仍吸引不少遊人慕梅花之名而來。而其中位處半山的大株紅梅,可說是好攝之徒的首選。因此,這紅梅花開之日,就是眾人到訪之時。然而正因如此,過去多年,小弟都錯過離這株紅梅不遠的幾株白梅。

dcf-travel-img-50873

錯過的原因,是這幾株白梅,花開比別的早。事實上,往年多次途經路過,也曾留意到僅餘的幾點小白,但因數量極少,花朵又小又殘,以小弟有限的花卉辨識功力,根本分不出是梅是李,既然花期已過,也就不再深究,只留下兩個疑問:是梅還是李?為何總是錯過?直至今年,因為多加入了幾個 facebook 群組,偶見網友發放的照片,疑團中的白梅馬上對號人座,於是隨即坐言起行,不惜功本,千米迢迢前往,只為拍攝這幾株過去多年都緣慳一面的白梅。

dcf-travel-img-50874
手機拍攝現場景觀,實屬本地常見的好睇唔好影類別。

白梅裁種於鐵網圍欄之內,周圍並沒有甚麼可觀的陪襯,遠景近景都雜亂無章,是典型的本地郊野花卉景觀,以「好遠觀而不好攝玩焉」形容,雖不中亦不遠矣。全景缺乏看頭,近攝又被拒諸欄外,取景拍攝,無論在角度與距離方面都有所限制。難怪當下所見,駐留拍攝者少之又少。早段時間,同場有兩位師兄,努力大約半個小時,便宣佈棄械飲茶去也。中段,行過路過,亦是觀多拍少。到尾段,太陽快要落跑到山坡背後之時 (留意:栽種位置使然,年初時份,還未到下午三時,陽光已經照不到這裡),才來了一位師姐,快門按個不停,頗有鍥而不捨之意,佩服!

dcf-travel-img-50875

dcf-travel-img-50876
站在同一位置,偏左偏右拍攝同一組花朵。

各家自拍面前「雪」,回說自己的拍攝。如此狀態,遠近不宜,中距離造型當是首選。而在取景位置有限的情況下,自創的獨門公開秘技 ─ 五軸挪移取景法─ 當然大派用場。

dcf-travel-img-50877dcf-travel-img-50878

dcf-travel-img-50879
這幾幅基本上只是扭動相機;除了幾組花朵,背景暗影亦視作重要構圖元素一併考慮。

關於五軸挪移取景法,數年前小弟曾撰拙文《紅梅一樹報春來 ─ 五軸挪移取景法》介紹,讀者有興趣不妨參考。簡而言之,就是盡用各種取景可能,包括前後左右移動位置、改變角度,扭動相機,以至調節拍攝焦距、控制景深等方法,以期取得不同的拍攝效果。

dcf-travel-img-50881

dcf-travel-img-50880
稍加留意,不難看出這兩幅拍攝的,與上面三幅基本上同屬一組花朵。

由於「五軸」組合變化多端,理論上熟用此法取景,收獲可期,然而仍存在兩大限制。首先是客觀因素,現場花況及光照條件仍是重要因素。其次就是美學修為。須知拍攝當下,對畫面中美的判斷,絕對主宰拍攝結果。

dcf-travel-img-50882

dcf-travel-img-50883

dcf-travel-img-50884

dcf-travel-img-50885
既可同一組花嘗試多種拍法,也別忘記尋找更多的拍攝對像,以至表現方法。

「五軸」是手段,關鍵在判斷。很大程度而言,拍攝不同題材的「靚相」,都離不開類以的手段與判斷。拍攝景物不能自由擺佈的自然景觀,尤其如是。面對當下場景,選擇以怎樣的方式演繹呈現,取決於閣下的美感判斷。AI 學人,其實人也像 AI,需要學習與訓練,當判斷美感的招數又多又熟練,拍將起來自然得心應手,否則就是無從入手。

dcf-travel-img-50886

但即使確定了演繹方向,拍攝亦往往並非一蹴而就,需要判斷與手段反覆運用,多番嘗試才可以獲取滿意的效果。更何況,嘗試過程中偶有所得,亦非罕有,多按幾次快門,既保險又有可能獲得意外驚喜,何樂而不為?當然,這只是數碼攝影的優勢,菲林拍攝者或許會有截然不同的價值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上善若水,北區有園 ─ 中式畫意

冬春交替 (1) ,頂白跟紅 (2) ;上善若水 (3) ,北區有園 (4) 。 【注釋】 1、冬末春初之時。 2、冬末紅葉,以及諸如梅、桃、櫻、李等冬春名花,即使色彩濃淡不同,色相略有差異,但基本上都是非紅即白;頂白跟紅,意指這段期間好攝之徒都忙於拍攝冬春花卉植物。 3、上水,...